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ur J Pediatr:远程监测对青少年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控制的影响

来源 2025-08-22 12:12:42 医疗资讯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内的慢性免疫介导性疾病,患病人群多呈现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青少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性,疾病管理尤为复杂。传统的疾病监测依赖于定期门诊面诊,但许多情况下患者病情稳定,频繁面诊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近年来,远程监测技术逐渐兴起,通过网络、手机或电话等手段远程跟踪患者病情指标(如症状评分、粪便或血液炎症标志物),实现疾病活动的及时监控和治疗调整。 尽管成人IBD患者的多项研究证实远程监测能有效维持疾病控制、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成本,但青少年患者群体因其特殊的遵医行为和自主性需求,其适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

本系统综述聚焦于远程监测技术在青少年IBD管理中的应用,首次专门评估了该人群中远程监测对疾病活动控制及相关临床和经济指标的影响。研究涵盖了三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09名青少年患者。结果显示,远程监测在疾病活动控制方面不劣于传统标准面诊,且可能带来轻微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显著的医疗成本节约。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至2025年6月15日,纳入了所有针对18岁及以下IBD青少年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远程监测与传统标准护理的效果。主要评价指标为疾病活动(复发率、治疗加重等),次要指标包括生活质量(QoL)、医疗成本、患者满意度、依从性、面诊次数及急诊就诊和住院率。风险偏倚使用Cochrane修订版风险偏倚工具(RoB 2)评估,证据质量采用GRADE体系评价。 由于纳入研究间结果异质性较大,未进行荟萃分析,采用叙述性综合方法(SWiM指南)系统整理和分析数据。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1、疾病活动:三项RCT均报告了疾病活动数据。结果显示,远程监测组与标准护理组在疾病复发率及治疗加重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提示远程监测可能不劣于传统面诊控制疾病活动。证据质量为低级,主要因缺乏盲法和样本量有限。

2、生活质量:三项研究均使用IMPACT-III量表评估QoL,结果显示远程监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标准护理相似,两项研究结果略倾向远程监测组,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证据质量同为低级。

3、医疗成本:两项研究显示远程监测相较标准护理可能降低医疗费用,包括门诊咨询费用和综合医疗费用,证据质量为中等。具体节约金额分别为每人35.7英镑及每年89欧元,且依从性较高者节约更明显。

4、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两项研究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远程监测被认为节省时间。依从性指标结果不一,一项研究显示远程监测组依从性较低。证据质量为低级。

5、面诊频率:远程监测显著减少了计划内面诊次数,部分研究发现按需面诊略有增加,但总体门诊访问频率下降,证据质量为低级。

6、急诊、手术及住院:两项研究报告急诊和住院率,结果表明远程监测未增加急诊就诊或住院事件,证据质量为中等。无关于手术的具体数据报道。

总之,远程监测作为青少年IBD患者的疾病管理工具,在控制疾病活动方面大体不劣于传统标准面诊,且可能带来生活质量的轻微提升以及医疗成本的降低。同时,远程监测能有效减少患者面诊次数,减轻医疗资源负担和患者就医负担。尽管如此,由于现有研究数量有限且证据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远程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远程监测的推广应结合患者及家庭的偏好,考虑个体的依从性及技术可及性,尤其是在疫情等特殊时期其应用价值更加突出。未来研究也应标准化远程监测的操作流程和评估指标,以促进不同研究间的数据比对和综合分析。

原始出处

Kusters MPT, Bouhuys M, Vernooij RWM, Huis In 't Veld LF, van Limbergen JE, Yang B, van Rheenen PF. Telemonitoring in adolesc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Eur J Pediatr. 2025 Aug 5;184(8):531. doi: 10.1007/s00431-025-06341-z. PMID: 40764466; PMCID: PMC12325510.

Tags: Eur J Pediatr:远程监测对青少年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控制的影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