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论文解读│Zhenguo Ma教授团队总结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中的关键作用

来源 2025-08-21 12:10:52 医疗资讯

心血管疾病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脏重构作为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核心病理机制,早期表现为适应性代偿反应,但持续进展会导致心脏功能恶化,最终引发心力衰竭。人体肠道内寄居着超过10万亿微生物,它们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在心衰患者中,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有益菌群减少和条件致病菌过度增殖。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代谢作用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马振国教授团队在本刊中发表了题为“Decoding the impact of gut microbiota on heart failure”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并讨论了针对肠道菌群的新型治疗方法的潜在优势和挑战。

1 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

健康成人的肠道菌群主要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组成。肠道菌群与人体多个器官(如心脏、肝脏和大脑)存在双向交流,这种“肠-器官轴”机制在多种疾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图1)。

图片

图1 肠道菌群与多器官系统的互作关系 (原文中Figure 1)

2 肠道菌群对心衰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及菌群组成比例失衡。这种特异性菌群失调通过影响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s)、胆汁酸代谢及特定氨基酸水平等代谢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进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图2)。

图片

图2 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原文中Figure 2)

3 靶向肠道菌群的新型心衰干预措施

针对心衰患者肠道菌群的失调,许多新型的心衰干预措施应运而生。通过使用益生菌、靶向抗生素、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和饮食调整来逆转肠道菌群失调正在成为治疗心衰的新方法。这些方法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代谢产物水平和抑制炎症反应,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图3)。

图片

图3 心力衰竭相关肠道菌群改变及其靶向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菌群失调通过代谢产物失衡、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和免疫调节异常等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促进疾病进展。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新型治疗策略为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创新性治疗靶点,展现出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免费全文下载链: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5000819

引用这篇文章:

Zhao S, Dan L, Huang R, et al. Decoding the impact of gut microbiota on heart failure. Genes Dis. 2025;12(5): 101592.

Tags: 论文解读│Zhenguo Ma教授团队总结肠道菌群在心力衰竭中的关键作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