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熬过了早孕期翻江倒海的孕吐,忍过了孕中期耻骨传来的阵阵刺痛,又扛过了孕晚期失眠的煎熬和挥之不去的便秘后……现在,你终于站在了产房门口,期待、紧张、忐忑、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在心头。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却不知道,在这扇门后等待你的,可能还有另一种难以言说的伤害——产房暴力。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产房暴力?
想像一下,你快生了,宫缩的阵痛一波接一波袭来,你浑身被汗水浸透,手指紧紧攥着床单,你觉得眼下的每一稍都是煎熬时,医生冷冰冰的声音传过来:"怎么到现在还不会用力?孩子快缺氧了你知不知道!"旁边的护士也附和:"是啊,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产房里上演。我们总以为生孩子最痛的是宫缩,却不知这种隐形产房暴力带来的伤害才最痛。
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产房暴力”?
因为产房暴力不是明晃晃的身体暴力,它会藏在细微处,带着微妙的攻击性,甚至在有些医疗环境下被轻描淡写地归为 “正常”。
常见的产房暴力大约分类四种:
言语上的伤害
-
贬低:别叫了,忍忍就过去了,哪个女的生孩子不这样?
-
恐吓:你再不好好用力,孩子就要缺氧了!
-
冷漠: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
嘲讽:你和你老公XX的时候想不到这一天吗?
心理上的压迫
-
不让产妇自己选分娩姿势,比如非要让躺着;
-
没什么医学指征就把母婴分开,不让妈妈碰;
-
不管产妇有多疼,就是不给无痛分娩,哭着求着也不行。
不被尊重
-
没经过同意就做会阴侧切,好多妈妈都是毫无准备就被剪开了;
-
粗暴的内检,有时候还会有好几位医护人员轮流来;
-
强制按压肚子,“压宫底” 的时候太用力,疼得厉害不说,还可能造成损伤;
-
没有任何沟通,在产妇蓬头垢面姿势不雅的前提下,带学生及其他医生来学习。
无视需求
-
不让喝水、吃东西,哪怕产妇已经没力气了;
-
限制活动,非得一直躺着,不让走动或换个姿势;
-
不让家属或导乐陪着,说 会影响她们干活。
上面这些事看起来好像很正常,甚至有的被解释成 “为你好”,可实际上,上面的很多对话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语气,这不正常。我来医院生孩子,我们是平等的,医生与产妇之间是配合与合作的关系。
除此以外,可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医疗操作不是必须的,只是因为医院的流程、医生的习惯,甚至是为了快点结束产程图个方便。
不少妈妈事后回想起来,或者和别的妈妈聊天后才发觉自己遭受了产房暴力,可为什么当时却选择了沉默呢?
总觉得医生说的都对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医生和护士的决定肯定是对的,就算觉得不舒服,也会怀疑自己:“可能这真的有必要吧?”
生孩子时太脆弱
疼得厉害,情绪又紧张,根本没办法冷静判断,甚至连自己的需求都表达不清楚。
被老观念影响
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忍忍就过去了”,这些话让很多妈妈觉得这些痛苦都是应该的。
事后自己找理由原谅
医生也不容易,只要宝宝健健康康的,我受点罪不算什么。而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好多妈妈选择忘了那些不愉快,而不是去面对问题。
但我们必须清楚:生孩子可能会疼,但不该伴随着不被尊重和伤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生育协会的建议,每位产妇都有这些权利,我们需要被温柔以待。
知情同意的权利
不管是侧切、用催产素,还是剖宫产,医生必须先跟你说清楚原因,得到你的同意才行。
可以拒绝的权利
如果哪个操作让你觉得不舒服,比如频繁内检、非要让你躺着,你可以随时叫停:“请等一下,我要想想。” 除非是紧急情况,比如胎儿缺氧,否则你有权拒绝那些不必要的干预。
被尊重的权利
医护人员要懂得保护隐私的重要性,比如别让你频繁地、没必要地暴露身体。你也可以要求减少围观的人,比如实习医生要观摩,必须经过你同意。
有人陪产的权利
除非医疗上有特殊需要,不然,就让医院同意你的伴侣、家人或者导乐陪着你。有研究显示,有人陪着生孩子,能减轻焦虑,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缓解疼痛的权利
如果医院有条件,你有权要求无痛分娩。就算不能无痛,也该得到缓解疼痛的帮助,比如可以自由换姿势、有人指导呼吸。
怎么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产房暴力?
-
产前准选那些支持 “温柔分娩” 的医院,查查医院的侧切率、剖宫产率;
-
制定一份分娩计划书,写清楚你的想法,比如接不接受侧切、想不想生完就马上抱宝宝;
-
提前学习基础的分娩知识(如产程阶段、常见干预措施的医学指征),避免因信息差被误导;
-
进产房时带上你信任的人,比如丈夫、父母或者导乐,他们可以帮你说话;
-
对任何操作都可以问:“这个有必要吗?有没有别的选择?”
-
若遭遇言语攻击,可深吸一口气冷静回应:“我现在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你的打压,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用理性表达代替情绪对抗。
如果已经遭遇了产房暴力
-
记下细节,比如时间、医护人员的名字、做了什么操作;
-
向医院投诉,很多医院都有患者服务中心;
-
寻求心理支持,生孩子时受的创伤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别一个人扛着。
改变正在发生,你的声音很重要
生孩子可以是我们人生中最有力量的经历,而不是创伤的开始。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推行 “尊重式分娩护理”,国内也有机构在推动改革。作为妈妈,我们要大声说出自己的经历,让改变来得更快一点。
如果你曾经也遇到过产房暴力,欢迎分享 —— 你的故事可能会帮到更多妈妈,让她们避免遇到同样的事。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