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产房暴力: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来源 2025-08-20 12:20:52 医疗资讯

在熬过了早孕期翻江倒海的孕吐,忍过了孕中期耻骨传来的阵阵刺痛,又扛过了孕晚期失眠的煎熬和挥之不去的便秘后……现在,你终于站在了产房门口,期待、紧张、忐忑、恐惧各种情绪交织在心头。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撕心裂肺的疼痛,却不知道,在这扇门后等待你的,可能还有另一种难以言说的伤害——产房暴力。

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是产房暴力?

想像一下,你快生了,宫缩的阵痛一波接一波袭来,你浑身被汗水浸透,手指紧紧攥着床单,你觉得眼下的每一稍都是煎熬时,医生冷冰冰的声音传过来:"怎么到现在还不会用力?孩子快缺氧了你知不知道!"旁边的护士也附和:"是啊,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产房里上演。我们总以为生孩子最痛的是宫缩,却不知这种隐形产房暴力带来的伤害才最痛。

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产房暴力”?

因为产房暴力不是明晃晃的身体暴力,它会藏在细微处,带着微妙的攻击性,甚至在有些医疗环境下被轻描淡写地归为 “正常”。

常见的产房暴力大约分类四种:

言语上的伤害

  • 贬低:别叫了,忍忍就过去了,哪个女的生孩子不这样?

  • 恐吓:你再不好好用力,孩子就要缺氧了!

  • 冷漠: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 嘲讽:你和你老公XX的时候想不到这一天吗?

心理上的压迫

  • 不让产妇自己选分娩姿势,比如非要让躺着;

  • 没什么医学指征就把母婴分开,不让妈妈碰;

  • 不管产妇有多疼,就是不给无痛分娩,哭着求着也不行。

不被尊重

  • 没经过同意就做会阴侧切,好多妈妈都是毫无准备就被剪开了;

  • 粗暴的内检,有时候还会有好几位医护人员轮流来;

  • 强制按压肚子,“压宫底” 的时候太用力,疼得厉害不说,还可能造成损伤;

  • 没有任何沟通,在产妇蓬头垢面姿势不雅的前提下,带学生及其他医生来学习。

无视需求

  • 不让喝水、吃东西,哪怕产妇已经没力气了;

  • 限制活动,非得一直躺着,不让走动或换个姿势;

  • 不让家属或导乐陪着,说 会影响她们干活。

上面这些事看起来好像很正常,甚至有的被解释成 “为你好”,可实际上,上面的很多对话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语气,这不正常。我来医院生孩子,我们是平等的,医生与产妇之间是配合与合作的关系。

除此以外,可能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医疗操作不是必须的,只是因为医院的流程、医生的习惯,甚至是为了快点结束产程图个方便。

不少妈妈事后回想起来,或者和别的妈妈聊天后才发觉自己遭受了产房暴力,可为什么当时却选择了沉默呢?

总觉得医生说的都对

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医生和护士的决定肯定是对的,就算觉得不舒服,也会怀疑自己:“可能这真的有必要吧?”

生孩子时太脆弱

疼得厉害,情绪又紧张,根本没办法冷静判断,甚至连自己的需求都表达不清楚。

被老观念影响

生孩子哪有不受罪的”“忍忍就过去了”,这些话让很多妈妈觉得这些痛苦都是应该的。

事后自己找理由原谅

医生也不容易,只要宝宝健健康康的,我受点罪不算什么。而就是这样的想法,让好多妈妈选择忘了那些不愉快,而不是去面对问题。

但我们必须清楚:生孩子可能会疼,但不该伴随着不被尊重和伤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生育协会的建议,每位产妇都有这些权利,我们需要被温柔以待。

知情同意的权利

不管是侧切、用催产素,还是剖宫产,医生必须先跟你说清楚原因,得到你的同意才行。

可以拒绝的权利

如果哪个操作让你觉得不舒服,比如频繁内检、非要让你躺着,你可以随时叫停:“请等一下,我要想想。” 除非是紧急情况,比如胎儿缺氧,否则你有权拒绝那些不必要的干预。

被尊重的权利

医护人员要懂得保护隐私的重要性,比如别让你频繁地、没必要地暴露身体。你也可以要求减少围观的人,比如实习医生要观摩,必须经过你同意。

有人陪产的权利

除非医疗上有特殊需要,不然,就让医院同意你的伴侣、家人或者导乐陪着你。有研究显示,有人陪着生孩子,能减轻焦虑,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缓解疼痛的权利

如果医院有条件,你有权要求无痛分娩。就算不能无痛,也该得到缓解疼痛的帮助,比如可以自由换姿势、有人指导呼吸。

怎么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产房暴力?

  • 产前准选那些支持 “温柔分娩” 的医院,查查医院的侧切率、剖宫产率;

  • 制定一份分娩计划书,写清楚你的想法,比如接不接受侧切、想不想生完就马上抱宝宝;

  • 提前学习基础的分娩知识(如产程阶段、常见干预措施的医学指征),避免因信息差被误导;

  • 进产房时带上你信任的人,比如丈夫、父母或者导乐,他们可以帮你说话;

  • 对任何操作都可以问:“这个有必要吗?有没有别的选择?”

  • 若遭遇言语攻击,可深吸一口气冷静回应:“我现在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你的打压,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用理性表达代替情绪对抗。

如果已经遭遇了产房暴力

  • 记下细节,比如时间、医护人员的名字、做了什么操作;

  • 向医院投诉,很多医院都有患者服务中心;

  • 寻求心理支持,生孩子时受的创伤可能会导致产后抑郁,别一个人扛着。

改变正在发生,你的声音很重要

生孩子可以是我们人生中最有力量的经历,而不是创伤的开始。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推行 “尊重式分娩护理”,国内也有机构在推动改革。作为妈妈,我们要大声说出自己的经历,让改变来得更快一点。

如果你曾经也遇到过产房暴力,欢迎分享 —— 你的故事可能会帮到更多妈妈,让她们避免遇到同样的事。

Tags: 产房暴力:这点疼都受不了,还生什么孩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