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又一例高额赔偿,提醒所有麻醉医生要注意抢救细节!

来源 2025-08-19 12:13:27 医疗资讯

刚刚过去的一件涉及麻醉的赔偿案例,让我们麻醉医生再次感受到麻醉工作的风险。

患者只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认为的“小手术”,但在麻醉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最终没有抢救成功的结局,让患者家属开始质疑医方的责任。

看似合理的抢救过程中,患方找到医学专业的人查找问题原因以及抢救漏洞。

患方查到医方在抢救过程中没有用到一种他们认为必要的药物,法官予以支持,最终医方被判赔偿90多万。

这台手术确实不大,是肱骨外上髁骨折。患者年龄也不大,不到60岁,平素体健。

按照正常流程,麻醉医师评估了患者的状况,患者自诉没有过敏史和严重既往病史,心电图和化验结果均正常,气道评估也正常。

之后,麻醉医师向家属详细说明了麻醉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比如过敏甚至休克等情况。 

当时,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了麻醉知情同意书。

然而,随着麻醉诱导开始,一场抢救随即到来。

我们来看一下麻醉过程:

8:11麻醉医师按顺序为患者注射咪达唑仑2mg、依托咪酯10mg、丙泊酚50mg、舒芬太尼15ug和罗库溴铵50mg。

8:15患者出现了下颌僵硬,普通喉镜插管失败。

8:18继续使用面罩通气,但此时通气阻力高,患者的心率上升至120次/分以上。

8:19麻醉医师立刻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

插管完成后,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然而,听诊发现双肺可闻及高调哮鸣音,气道压也严重异常,初步判断患者出现了严重支气管痉挛。

立即用甲强龙40mg、肾上腺素0.1mg静推,但是患者的高气道压力并没有好转。

当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42%左右,血压110/70mmHg左右,心率降至55次/分。

再次使用肾上腺素0.2mg,地塞米松10mg,气道压有所改善,但血氧饱和度并未明显回升。

确认气管导管在气管内,只能加压吸氧。期间,血氧饱和度基本维持在80%左右,血压高、心率快。

骨科看到这种情况,只能等麻醉科处理好之后再手术,但其实他们更希望手术改日再做。

半小时后,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气管内吸出大量泡沫痰,高度怀疑患者发生了急性肺水肿,给予对症处理。

然而,尽管又持续按压了一个多小时,患者的心跳一直未恢复,家属放弃抢救。

事后,当值麻醉医生压力很大,但认为麻醉流程没有问题,也及时进行了抢救,患方应当能理解。

然后,患方找到医学专业的人指出患者气道压高、血氧低应当出现了气道痉挛,而医生未及时使用沙丁胺醇这类药物进行解痉才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的。

同时,通气应采用慢频率,吸呼比1:2的方式,持续高压通气。

然而,医方并没有记录给氧频率,这直接导致了患者因长时间缺氧而死亡。

最终,医院为此承担了95万元的赔偿责任。

看到这个案例,相信任何麻醉医生都会为当值麻醉医生鸣冤。

但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麻醉医生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监狱,这个高风险的职业可能随时将我们送进监狱。

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诊疗流程、诊疗规范,同时一定做好记录!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而麻醉医生的证据就是麻醉记录单以及术前签署的《同意书》和《访视记录》。

请大家将这篇文章转发给同事,警钟长鸣,提醒大家注意!

Tags: 又一例高额赔偿,提醒所有麻醉医生要注意抢救细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