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麻醉人都知道,全麻有两个阶段非常危险——全麻插管阶段以及全麻拔管阶段。为了更好的形容这种危险,有人把全麻过程比喻成飞机的飞行过程。
大家都听说过,飞机最容易在起降过程中出事。一旦飞机飞到平流层,因为那里气流稳定,一般不会出什么事故。相反的,起降过程会遭遇各种异常气流、极端天气,事故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而全麻的插管和拔管对应的就是飞机起降这两个阶段。
为了提升全麻这个阶段的安全性,麻醉医师想了很多办法,态度上也高度重视。尤其在插管阶段,一旦遭遇复杂的或者困难插管,往往在这个手术间汇集本科室所有的“好东西”以及科里骨干力量。
这里不得不提醒的是,很多医院都是“虎头蛇尾”:插管阶段轰轰烈烈,而到了拔管阶段又只剩主麻医生单兵作战了。
尽管在插管阶段已经对患者的解剖有一定认识了、似乎风险没有那么高了,但这种复杂的或者困难的患者拔管仍然要高度重视,我们“认为的不可能”才是最大的风险。
最近正在准备科研结题,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有一篇文章有很大问题,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这里说的是全麻拔管阶段、患者已经送至术后恢复室内、由护理团队进行拔管后监护阶段:

我们很容易看出,护理团队正在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来保障患者安全。这一点非常对,但似乎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甚至匪夷所思。
我们看到护理团队的判断标准“波形缺失”提示“微弱气流震荡”,这一点问题不大。在出现呼吸抑制的初期或者刚刚出现气道梗阻的是时候,只要出现波形异常就可以认定出现了呼吸抑制,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微弱气流震荡”。
但是,这里描述的并不详细。如果此时出现了舌后坠导致的气道梗阻,那就不只是微弱气流震荡,而是会有呼吸频率变化,呼吸频率会变得慢、甚至呼吸节律紊乱。
再向后看,如果发现呼气末二氧化碳数值超过45mmHg就调整患者头部后仰角度,那如果此时出现的是麻醉药品导致的呼吸中枢抑制呢?这种办法还有效吗?
因此,不能只观察波形,一定要波形、频率、数值三者结合起来看!
另外,大家再向后看:当呼气末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数值后就进行负压吸引操作,这种操作对吗?
加入说,这个患者此时是因为麻醉药物导致的呼气末数值过高,这种吸引有用吗?
这个时候,最有效的观察指标应当是呼吸频率。如果要验证自己的判断,可结合拍打、呼叫患者来观察是否有改善、而不是吸引。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引入到术后恢复室中。确实大大提升了麻醉安全,但更多的了解这种监测、更好的应用这种监测是关键。
限于科室条件,有些医院只有监护仪、并没有可用于拔除气管导管后关注呼吸监测的物品,但这也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
当今,麻醉科学已经进入精准化时代,呼气末已经成为“第六大生命体征”。不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就相当于“裸奔”!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