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告别 "忌口式" 控糖!每天只在 10 小时内吃饭,血糖、体重、炎症指标全改善,依从率超 94%

来源 2025-08-14 12:12:23 医疗资讯

医生,我每天算着卡路里吃饭,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实在太煎熬了! 在内分泌科门诊,这样的抱怨并不少见。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堪称 终身战役,既要控制热量,又要平衡营养,稍不注意就可能血糖飙升。而如今,一项发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为这场战役带来了新希望 —— 不用精确计算每一克食物,只需给吃饭时间 划个框,就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这种被称为时间限制性进食TRE)的饮食策略,正在颠覆我们对糖尿病管理的认知。

图片

糖尿病管理的老大难:传统饮食方案为何难坚持?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以惊人速度攀升,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11.9%,每 人中就有 位患者。这些患者每天都在与血糖博弈,而饮食干预作为控糖的核心手段,却常常让他们望而却步。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方案堪称精细活:地中海饮食要求多吃橄榄油、深海鱼,成本不低;低碳水饮食需要严格限制主食,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悖;素食方案则可能面临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更棘手的是,这些方案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复杂的饮食规则,许多患者坚持几个月就半途而废。数据显示,传统饮食干预的长期依从率不足 30%,这让控糖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限制性进食 横空出世。这种饮食模式不纠结于吃什么,而专注于什么时候吃—— 每天将所有进食时间压缩在固定窗口内,其余时间只喝水。动物实验已证实,它能修复昼夜节律、改善肥胖和血糖问题;在超重人群中,TRE 也展现出减重、控糖的潜力。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管理的 型糖尿病患者,TRE 是否同样有效?这正是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

给吃饭设个闹钟:这项研究究竟做了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为期 12 周的单中心试验,随后又进行了长达 年的随访,全程追踪 18 名超重或肥胖的 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要么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要么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或 α- 糖苷酶抑制剂,且血糖控制并不理想(HbA1c 在 7.0%-8.5% 之间)。

研究的核心干预很简单:参与者每天自选一个 10 小时的进食窗口,比如早上 点到下午 点,所有食物和饮料(水除外)都必须在这 10 小时内完成。为了确保依从性,患者需要通过手机 APP 记录饮食时间,上传带时间戳的食物照片,研究人员还会每天通过电话或短信核实。更关键的是,研究期间不要求改变食物种类、数量或运动量,也不调整降糖药剂量,纯粹考验 时间限制 本身的效果。

整个研究过程细致入微:从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基础测量,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液指标,再到连续血糖监测(CGM)记录的实时血糖波动,甚至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等代谢标志物都被纳入观察范围。年后的随访更是重点关注这些改善能否持续。

惊喜连连:12 周 TRE 带来的 连锁改善

12 周后,数据传来了好消息:参与者对 TRE 的依从率高达 94.5%,几乎没人中途退出,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更令人振奋的是,身体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控糖效果立竿见影。作为核心指标的 HbA1c(反映近 个月平均血糖)显著下降了 0.69%,从 7.44% 降至 6.75%,这意味着长期血糖控制得到了实质性改善;空腹血糖也平均降低了 0.90mmol/L,从 7.76mmol/L 降到 6.86mmol/L。更重要的是,胰岛 β 细胞功能(HOMA2-β)有所提升,胰岛素抵抗(HOMA2-IR)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身体调节血糖的 内在动力 在增强。

体重和体型悄悄改变。参与者平均减重 1.72kgBMI 下降 0.64kg/m²,腰围缩小 1.67cm,内脏脂肪指数也明显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减少的体重中约 65% 是脂肪,说明 TRE 更倾向于 减脂肪 而非肌肉。更有趣的是,进食窗口缩短得越多,体重和血糖下降越明显,直接证明了时间限制 而非单纯少吃,是改善的关键。

代谢指标全面向好。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0.26mmol/L,这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liver 酶指标降低,脂肪肝指数更是大幅下降 8.64,提示 TRE 可能改善代谢相关脂肪肝(MASLD)。心理层面也有收获: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抑郁症状减轻,幸福感有所提升。

炎症指标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促炎因子 IFN-γ 和 IL-17A 水平显著降低,脂肪因子 adipsin 和 resistin 也明显减少。要知道,慢性炎症正是 型糖尿病的重要推手,这些变化可能是 TRE 改善代谢的深层机制之一。

长效追踪:停了 TRE,好处还在吗?

很多人关心:一旦停止严格的时间限制,这些改善会不会反弹?年的随访数据给出了让人安心的答案。

即使过了 1 年,参与者的体重仍比 baseline 轻 1.40kgBMI 持续降低;最关键的 HbA1c 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比 baseline 下降 0.61%,且这种改善在继续坚持 TRE 的人和没有坚持的人中都能看到。这意味着,哪怕只是短期坚持 TRE,也可能带来长期的代谢益处。

不过,长期效果也存在差异:坚持 TRE 的参与者体重和血糖控制更稳定,而未坚持者的部分指标有小幅回升。这提示我们,虽然短期干预有效,但长期坚持才能最大化获益。

糖尿病管理的新选择:TRE 为何值得尝试?

这项研究之所以令人兴奋,不仅因为效果显著,更因为它解决了传统饮食方案的痛点

简单易坚持TRE 不用计算热量、不用忌口(当然仍需健康饮食),只需固定进食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小得多。研究中 94.5% 的高依从率,远超传统饮食方案,尤其适合难以坚持复杂规则的患者。

个体化灵活调整。研究允许参与者自选 10 小时窗口,比如上班族可以选 7:00-17:00,夜猫子可以选 9:00-19:00,更贴合个人生活习惯,这也是依从性高的重要原因。

获益不止控糖。从体重、血脂到 liver 健康、心理状态,TRE 带来的是全方位代谢改善,这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也需理性看待研究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小(18 人)、缺乏对照组,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长期效果仍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但这些不影响 TRE 成为糖尿病管理的 潜力选手

给糖友的实用建议:如何开始 TRE

如果你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想尝试 TRE,不妨从这几点做起:

循序渐进:从 12 小时窗口开始(比如 8:00-20:00),每周缩短 30 分钟,逐渐过渡到 10 小时,给身体适应时间。

固定规律:尽量每天在同一时段进食,比如早餐不晚于 9 点,晚餐不晚于 19 点,贴合昼夜节律效果更好。

结合健康饮食TRE 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吃垃圾食品,仍需保证蔬菜、优质蛋白和全谷物摄入。

监测与调整:用 APP 记录进食时间,定期测血糖和体重,根据身体反应调整窗口时段。

咨询医生:尤其正在用药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低血糖风险。

算着吃 掐表吃TRE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轻松的饮食管理新思路。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有时候改变健康的关键,不在于 吃什么 的复杂选择,而在于什么时候吃 的简单规律。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TRE 或许会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常规方案,让控糖之路不再煎熬。但在此之前,不妨从今天起,给你的三餐设个 时间闹钟,也许健康改善就从这里开始。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5.08.002

Tags: 告别 "忌口式" 控糖!每天只在 10 小时内吃饭,血糖、体重、炎症指标全改善,依从率超 94%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