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医生,我每天算着卡路里吃饭,可血糖还是忽高忽低,实在太煎熬了!” 在内分泌科门诊,这样的抱怨并不少见。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堪称 “终身战役”,既要控制热量,又要平衡营养,稍不注意就可能血糖飙升。而如今,一项发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为这场战役带来了新希望 —— 不用精确计算每一克食物,只需给吃饭时间 “划个框”,就能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这种被称为“时间限制性进食”(TRE)的饮食策略,正在颠覆我们对糖尿病管理的认知。

糖尿病管理的“老大难”:传统饮食方案为何难坚持?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以惊人速度攀升,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 11.9%,每 9 人中就有 1 位患者。这些患者每天都在与血糖博弈,而饮食干预作为控糖的核心手段,却常常让他们望而却步。
传统的糖尿病饮食方案堪称“精细活”:地中海饮食要求多吃橄榄油、深海鱼,成本不低;低碳水饮食需要严格限制主食,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悖;素食方案则可能面临营养不均衡的问题。更棘手的是,这些方案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复杂的饮食规则,许多患者坚持几个月就半途而废。数据显示,传统饮食干预的长期依从率不足 30%,这让控糖效果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限制性进食” 横空出世。这种饮食模式不纠结于吃什么,而专注于什么时候吃—— 每天将所有进食时间压缩在固定窗口内,其余时间只喝水。动物实验已证实,它能修复昼夜节律、改善肥胖和血糖问题;在超重人群中,TRE 也展现出减重、控糖的潜力。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管理的 2 型糖尿病患者,TRE 是否同样有效?这正是北京协和医院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
给吃饭“设个闹钟”:这项研究究竟做了什么?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为期 12 周的单中心试验,随后又进行了长达 1 年的随访,全程追踪 18 名超重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要么仅靠生活方式干预,要么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或 α- 糖苷酶抑制剂,且血糖控制并不理想(HbA1c 在 7.0%-8.5% 之间)。
研究的核心干预很简单:参与者每天自选一个 10 小时的进食窗口,比如早上 7 点到下午 5 点,所有食物和饮料(水除外)都必须在这 10 小时内完成。为了确保依从性,患者需要通过手机 APP 记录饮食时间,上传带时间戳的食物照片,研究人员还会每天通过电话或短信核实。更关键的是,研究期间不要求改变食物种类、数量或运动量,也不调整降糖药剂量,纯粹考验 “时间限制” 本身的效果。
整个研究过程细致入微:从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基础测量,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液指标,再到连续血糖监测(CGM)记录的实时血糖波动,甚至脂肪肝指数、炎症因子等代谢标志物都被纳入观察范围。1 年后的随访更是重点关注这些改善能否持续。
惊喜连连:12 周 TRE 带来的 “连锁改善”
12 周后,数据传来了好消息:参与者对 TRE 的依从率高达 94.5%,几乎没人中途退出,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更令人振奋的是,身体正在发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控糖效果立竿见影。作为核心指标的 HbA1c(反映近 3 个月平均血糖)显著下降了 0.69%,从 7.44% 降至 6.75%,这意味着长期血糖控制得到了实质性改善;空腹血糖也平均降低了 0.90mmol/L,从 7.76mmol/L 降到 6.86mmol/L。更重要的是,胰岛 β 细胞功能(HOMA2-β)有所提升,胰岛素抵抗(HOMA2-IR)也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身体调节血糖的 “内在动力” 在增强。
体重和体型悄悄改变。参与者平均减重 1.72kg,BMI 下降 0.64kg/m²,腰围缩小 1.67cm,内脏脂肪指数也明显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减少的体重中约 65% 是脂肪,说明 TRE 更倾向于 “减脂肪” 而非肌肉。更有趣的是,进食窗口缩短得越多,体重和血糖下降越明显,直接证明了“时间限制” 而非单纯少吃,是改善的关键。
代谢指标全面向好。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0.26mmol/L,这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意义重大;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liver 酶指标降低,脂肪肝指数更是大幅下降 8.64,提示 TRE 可能改善代谢相关脂肪肝(MASLD)。心理层面也有收获: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抑郁症状减轻,幸福感有所提升。
炎症指标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促炎因子 IFN-γ 和 IL-17A 水平显著降低,脂肪因子 adipsin 和 resistin 也明显减少。要知道,慢性炎症正是 2 型糖尿病的重要推手,这些变化可能是 TRE 改善代谢的深层机制之一。
长效追踪:停了 TRE,好处还在吗?
很多人关心:一旦停止严格的时间限制,这些改善会不会反弹?1 年的随访数据给出了让人安心的答案。
即使过了 1 年,参与者的体重仍比 baseline 轻 1.40kg,BMI 持续降低;最关键的 HbA1c 仍保持在较低水平,比 baseline 下降 0.61%,且这种改善在继续坚持 TRE 的人和没有坚持的人中都能看到。这意味着,哪怕只是短期坚持 TRE,也可能带来长期的代谢益处。
不过,长期效果也存在差异:坚持 TRE 的参与者体重和血糖控制更稳定,而未坚持者的部分指标有小幅回升。这提示我们,虽然短期干预有效,但长期坚持才能最大化获益。
糖尿病管理的新选择:TRE 为何值得尝试?
这项研究之所以令人兴奋,不仅因为效果显著,更因为它解决了传统饮食方案的“痛点”。
简单易坚持。TRE 不用计算热量、不用忌口(当然仍需健康饮食),只需固定进食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干扰小得多。研究中 94.5% 的高依从率,远超传统饮食方案,尤其适合难以坚持复杂规则的患者。
个体化灵活调整。研究允许参与者自选 10 小时窗口,比如上班族可以选 7:00-17:00,夜猫子可以选 9:00-19:00,更贴合个人生活习惯,这也是依从性高的重要原因。
获益不止控糖。从体重、血脂到 liver 健康、心理状态,TRE 带来的是全方位代谢改善,这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也需理性看待研究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小(18 人)、缺乏对照组,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长期效果仍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但这些不影响 TRE 成为糖尿病管理的 “潜力选手”。
给糖友的实用建议:如何开始 TRE?
如果你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想尝试 TRE,不妨从这几点做起:
循序渐进:从 12 小时窗口开始(比如 8:00-20:00),每周缩短 30 分钟,逐渐过渡到 10 小时,给身体适应时间。
固定规律:尽量每天在同一时段进食,比如早餐不晚于 9 点,晚餐不晚于 19 点,贴合昼夜节律效果更好。
结合健康饮食:TRE 不意味着可以随便吃垃圾食品,仍需保证蔬菜、优质蛋白和全谷物摄入。
监测与调整:用 APP 记录进食时间,定期测血糖和体重,根据身体反应调整窗口时段。
咨询医生:尤其正在用药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低血糖风险。
从“算着吃” 到“掐表吃”,TRE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更轻松的饮食管理新思路。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有时候改变健康的关键,不在于 “吃什么” 的复杂选择,而在于“什么时候吃” 的简单规律。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TRE 或许会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常规方案,让控糖之路不再煎熬。但在此之前,不妨从今天起,给你的三餐设个 “时间闹钟”,也许健康改善就从这里开始。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5.08.002
猜你喜欢
- 女性阴道为什么会有异味 女性阴道异味或为尖锐湿疣症状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妊娠并发症的困境!
- 林君/马平安《AFM》:肿瘤微环境激活的金属多酚纳米制剂通过三重调节途径用于超声增强的铁死亡治疗
- “阳康”后有症状,新冠心血管后遗症如何诊治? ACC专家共识要点荟萃
- “慢性肝病人群肝癌防治计划”项目在江苏无锡启动
- Arthritis Rheumatol:抗肿瘤坏死因子Ozoralizuma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II/III期试验结果
- 国家卫健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
- European Radiology:低剂量CT筛查中支气管扩张、气道壁增厚和肺气肿的发生率
- 胰腺炎饮食调理日常蔬菜选择缓解
- 血小板新用途!Nature子刊:找到干细胞靶向修复损伤心脏的新方法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