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儿童和青少年疾病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强化化疗在儿科癌症治疗中广泛应用,且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常伴随长期免疫功能障碍。在COVID-19疫情早期,儿科肿瘤患者感染后出现显著发病风险,包括重症监护入院和死亡;尽管疫苗推广后中重度感染风险下降,但感染仍可能导致癌症治疗中断,影响长期预后。
此前针对癌症儿童COVID-19疫苗应答的研究存在明显局限:一方面,现有研究多为小样本且队列异质性强,导致抗体应答率估计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多数研究中疫苗接种者占比低,疫苗相关获益数据不足。此外,既往研究显示,接受积极治疗的癌症青少年2剂BNT162b2疫苗后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仅33%,而完成治疗超过6个月者可达100%,提示治疗状态可能影响应答,但缺乏大样本数据验证。

近期,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描述癌症儿童和青少年接种COVID-19疫苗后的免疫应答特征,明确疫苗在该人群中的有效性,同时识别疫苗无应答的潜在风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此外,研究还希望通过评估疫苗安全性和不良事件,为癌症治疗期间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澳大利亚3个癌症中心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纳入标准为患有实体或血液系统癌症、未接种过COVID-19疫苗且预期寿命超过1年。最终入组113名患者,其中96%曾接受细胞毒性化疗,68.1%处于持续治疗中,15.9%完成治疗超过6个月。
研究中患者按政府推荐接种BNT162b2疫苗(5-11岁10μg,12-19岁30μg),分别接种2或3剂。血液样本采集时间点包括基线、第1剂后、第2剂后1个月和3个月、第3剂后1个月等,检测指标包括:中和抗体(NAb,阳性定义为滴度≥1:20)、T细胞应答(干扰素-γ≥10pg/mL为阳性)及结合抗体滴度。安全性评估通过患者报告和研究者记录的不良事件实现,采用PRO-CTCAE量表收集接种后7天内的反应。
中和抗体应答方面,2剂疫苗后79名有样本的患者中52名(66%)呈阳性,3剂后41名患者中33名(80%)阳性。实体癌与血液系统癌患者2剂后应答率分别为68%和65%,3剂后升至82%和79%,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81和>0.99)。

图: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针对SARS-CoV-2 A.2.2谱系的中和抗体水平
T细胞应答方面,2剂后64名患者中44名(59%)干扰素-γ阳性,3剂后34名患者中25名(74%)阳性。基线时39%未暴露患者存在Spike抗原交叉反应性T细胞应答,接种后应答率随剂次增加逐步升高。
治疗状态对答影响显示,持续治疗患者2剂后应答率62%,3剂后76%;完成治疗者2剂后78%,3剂后达100%。接受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者第1剂后应答率(27%)显著低于未用激素者(52%,P=0.03),但2、3剂后差异消失。
不良事件以轻中度为主,局部症状中注射部位疼痛最常见(第1剂后83%)。全身症状包括疲劳、头痛、肌痛等,发热在第1、2剂后发生率为12%,第3剂后15%。30%患者在2剂期出现严重不良事件(SAE),18%在辅助治疗期出现,其中可能与疫苗相关的SAE主要为发热(含7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心肌炎等严重反应,且未导致癌症治疗延迟。

图:按治疗类型划分的具有中和抗体反应的患者比例
随访期间44名患者确诊COVID-19,13名(30%)住院,无人需吸氧或重症监护,93%感染者已接种2剂及以上疫苗。
表:患者和研究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Body A, Lal L, Downie P, et al. Immune Response to COVID-19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Pediatrics. 2025;156(3):e2024070209.
Tags:
Pediatrics:儿童癌症患者COVID-19疫苗免疫应答,BNT162b2 接种后多数产生有效应答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