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 Clin Oncol:ipilimumab 联合 nivolumab 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失利

来源 2025-08-12 12:10:34 医疗资讯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癌,尽管目前标准治疗方案(肿瘤切除术后联合放疗与替莫唑胺(TMZ)化疗,可联合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已应用20余年,但患者预后仍极差。其中,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uMGMT)的胶质母细胞瘤占所有病例的60%以上,对TMZ敏感性低,治疗需求更为迫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等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双ICIs联合治疗(如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与PD-1抑制剂nivolumab)在部分肿瘤中疗效优于单药。前期NRGOncologyBN002(I期)试验证实,ipilimumab联合nivolumab在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中具有安全性,并显示出潜在疗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为进一步开展随机试验奠定了基础。此外,既往多项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探索新疗法(如剂量密集TMZ、贝伐珠单抗)的试验均未改善生存,因此亟需验证双ICIs的临床价值。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II/III期临床试验,核心目的是评估在新诊断uMGMT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放疗联合双免疫检查点阻断(ipilimumab+nivolumab)对比放疗联合TMZ的疗效与安全性。具体而言,II期阶段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旨在验证双ICIs是否能显著延长PFS(预设95%power检测风险比(HR)≤0.58,单侧显著性水平P=0.15);若II期达到预设标准,则进入III期阶段,进一步验证总生存期(OS)的改善情况。

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II/I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人群为年龄18岁以上,新诊断uMGMT胶质母细胞瘤,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70分(提示患者身体状态较好,能耐受治疗)。共159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放疗+ipilimumab+nivolumab(79例);对照组:放疗+TMZ(80例)。分层因素包括递归分区分析(RPA)分级(III/IV/V)和是否计划使用TTFields,以平衡两组基线特征。

研究人员采用“Go/No-Go”设计,II期阶段在发生100个中心确认的PFS事件后进行分析,若达到预设疗效标准则继续III期;否则终止试验。

研究方法

1.治疗方案

放疗:两组均接受总剂量60Gy的放疗(30次,每次2Gy),采用缩野技术(先照射术后T2-FLAIR异常区域,再局部加量至肿瘤增强区域)。

对照组:放疗期间及之后接受标准TMZ治疗(放疗期每日75mg/m²,随后6个周期辅助治疗,每周期第1-5天150-200mg/m²)。

实验组:不使用TMZ,放疗期间及之后给予ipilimumab(1mg/kg,每4周1次,最多4次)联合nivolumab(3mg/kg,每2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

TTFields使用:对照组允许在放疗后使用TTFields,实验组因潜在皮肤毒性叠加风险禁用。

2.评估指标与随访

主要终点:II期为PFS(从随机化至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由中心独立评估(盲于治疗分组);III期为OS。

疾病进展标准:采用2010年RANO标准,以放疗后MRI为基线,12周内进展定义为放射野外新增强病灶或病理确认存活肿瘤,12周后定义为增强病灶面积增加≥25%或临床恶化。

随访频率:放疗后4周行首次MRI,之后每2个治疗周期复查,同时监测不良事件(按CTCAEv5.0分级)、神经认知功能等。

研究结果

1.基线特征:两组患者在年龄(中位60岁)、性别(男性66%)、KPS评分(90-100分占61%)、手术切除范围(全切除占65%)、RPA分级等基线特征上均衡,无显著差异。

2.疗效结果

PFS:中位随访12.9个月后,100个PFS事件(对照组46例,实验组54例)分析显示,实验组中位PFS为7.7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个月(HR=1.47,70%CI1.19-1.83;单侧P=0.96),未达到II期预设标准。

OS:数据尚未成熟(51%患者存活),两组中位OS均约为13个月(HR=0.95,95%CI0.61-1.49;P=0.36),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图:按治疗组划分的PFS

3.安全性: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对照组为37.8%,实验组为41%(P=0.69),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报告2例治疗相关死亡(自身免疫病和结肠炎各1例),对照组无治疗相关死亡。

4.TTFields使用:仅对照组4例(11%)实际使用TTFields,实验组因禁用无使用,对结果影响有限。

总结

在新诊断uMGMT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放疗联合ipilimumab+nivolumab的双免疫治疗未优于标准放疗联合TMZ,反而PFS数值更短,试验因未达到II期终点而终止,不进入III期。

本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但进一步支持TMZ在uMGMT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基础治疗价值——即使在对TMZ相对不敏感的人群中,其疗效仍不可替代。未来研究需探索更精准的分子筛选策略(如PD-L1表达、突变负荷),以识别可能从免疫治疗获益的亚群,同时需谨慎评估替代TMZ的新疗法的风险与收益。

原始出处

LassmanAB,etal.DualImmuneCheckPointBlockadeinMGMTUnmethylatedNewlyDiagnosedGlioblastoma:NRGOncologyBN007,aRandomizedPhaseII/IIIClinicalTrial.JClinOncol.2025.DOI:https://doi.org/10.1200/JCO-25-00618.

Tags: J Clin Oncol:ipilimumab 联合 nivolumab 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失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