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拔管系列:脱机失败的种种考验

来源 2025-08-11 12:13:34 医疗资讯

我们一天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成功地将患者从机械通气中拔管,实际上,整个脱机过程约占患者机械通气总天数的 40%。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拔管医师,也会遇到脱机失败的情况。你知道吗,有 20%-30% 的患者很难从机械通气中脱机?

什么是脱机失败?

脱机失败通常被认为是未能通过自主呼吸试验,也可指拔管后 48-72 小时内需要重新插管的情况。脱机失败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相关。首次尝试拔管后仍需机械通气超过 7 天的患者,其死亡率显著升高。

失败的原因

脱机失败是多因素导致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往往是呼吸肌与呼吸负荷之间的力量失衡。其他因素包括年龄、合并症、基础疾病以及院内并发症。此外,气道阻力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降低和气体交换障碍会增加呼吸功,从而导致脱机失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脱机时间延长和脱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Vallverdu 等人的研究表明,61% 的 COPD 患者会出现脱机失败,这可能是由于小气道阻力增加所致。高达 60% 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胸腔积液,此外,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碱中毒(可导致氧解离曲线左移,减少组织氧供)、液体正平衡、肺动脉高压和谵妄等,也会导致脱机失败。

延迟脱机的风险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呼吸机诱导的肺损伤(VILI)

  • 镇静药物使用增加

  • 体能下降

  • 抑郁影响

  • 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过早拔管导致 48 小时内重新插管的风险

  • 气体交换不良

  • 误吸

  • 吸气肌疲劳

你能做些什么?

重新评估整体情况。ABCDE 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即评估气道和肺功能障碍(Airway and lung dysfunction)、脑功能障碍(Brain dysfunction)、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on)、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 dysfunction)和内分泌功能障碍(Endocrine dysfunction)。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临床医生可以系统地排查脱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

呼吸治疗师不仅要对患者进行体格评估,还要对机械呼吸机进行重新评估,这有助于避免呼吸肌的使用不足或过度使用,从而减少由临床医生操作导致的脱机失败。

拔管后的脱机失败

当然,我们在拔管前会对患者进行优化处理:纠正导致插管的根本原因,确保氧需求在合理范围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通过浅快呼吸指数(RSBI)测试,且气囊漏气试验阳性。我们还会确保患者神志清楚、有能力保护气道、分泌物少且咳嗽有效,并且不存在已知的气道梗阻。然而,患者仍可能需要重新插管。如前所述,拔管后 48-72 小时内需要重新插管也被视为脱机失败。大约 10%-15% 的插管患者需要重新插管。

总结

  • 重新插管会使住院死亡率增加 7-11 倍

  • 大约 10%-15% 的拔管患者需要重新插管

  • 使用 ABCDE 模型可能加快机械通气的脱机进程

  • 针对患者的具体治疗策略可优化脱机过程

Tags: 拔管系列:脱机失败的种种考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