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麻醉笔记:法洛四联症(TOF)患儿的麻醉管理

来源 2025-08-09 12:29:26 医疗资讯

简要病例

病例:患儿,男,49天,体重2.4kg,SpO290%

术前诊断:法洛四联症(TOF)卵圆孔未闭(PFO)

拟行手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TOFR)+卵圆孔修补术(PFOR)

心脏彩超:VSD8.6mm(R→L),PFO3mm。RVOT3mm,PA瓣环5mm,LPA4.5mm,RPA5.5mm。

病理生理

①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在发绀型先心病中居首位。病理解剖特征为肺动脉狭窄、VSD、升主动脉开口向右侧偏移(升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向心性肥厚等病理改变。狭窄多在漏斗部,也可在肺动脉瓣膜或瓣环和肺动脉主干。VSD位于室上嵴下方膜部,亦有位于肺动脉瓣下者。主动脉向右移位骑跨在VSD上。可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右位主动脉弓、ASD、卵圆孔未闭、左上腔静脉、冠状动脉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迷走锁骨下动脉、肺静脉畸形引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其他心血管畸形。

②临床表现:a.发绀:即严重时,患儿在吃奶、哭闹时,嘴唇、指甲等毛细血管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青紫。多在出生后 3-6 月出现,也有少数到儿童或成人期才出现。发绀可在运动和哭闹时加重,平静时减轻。b.呼吸困难和缺氧发作:多在出生后 6 个月出现,由于组织缺氧、活动耐力差、动则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缺氧发作、意识丧失或抽搐。c.蹲踞:患儿的一种特征性体位,蹲踞行为是指经常在行走时突然蹲下,以缓解缺氧引起的不适;不会行走的小婴儿常喜欢大人抱起。d.发育迟缓(个子矮小、消瘦)、杵状指或趾、喂养困难等。

③体征:胸骨左缘2、3、4肋间,杂音性质为II~III级粗糙喷射收缩期杂音。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狭窄)所致。

④实验室检查:Hb↑ RBC↑

麻醉管理

①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心脏情况确定,保持适当的前负荷对患者心排血量的维持非常重要。每天定时吸氧。术前访视患者如有缺氧发作频繁者表明右心室流出道肥厚较重,交感刺激增加或外科操作机械刺激压迫右心室流出道,容易导致漏斗部痉挛、缺氧发作。麻醉前用药可选用七氟烷吸入或艾司氯胺酮静脉/肌肉注射。艾司氯胺酮不仅可增快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排血量,从而维持循环稳定;还能通过增加全身血管阻力来维持肺血流量和氧饱和度。

②术中管理:主要是防止PVR升高和SVR降低。维持一定的肺血流。过度通气,提高吸入氧浓度和避免高呼吸道阻力可使PVR下降,促进肺血流,维持正常的功能残气量和纠正酸中毒可避免PVR升高。术中可给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3~5mm Hg,以增加氧合。低血容量、麻醉过深、酸中毒等可降低SVR,术中注意补充容量。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纠正酸中毒维持一定的SVR。

麻醉要点

体外循环前

①出现SPO2迅速下降、心动过速,怀疑漏斗部痉挛,立即纯氧通气,吸入七氟烷/静注艾司洛尔(0.5-1mg/kg)以增加肺血流和提高SaO2。

②出现明显低血压,应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液+提高SVR减少右向左分流,可静注去氧肾上腺素1-2μg/kg。

③通过放血进行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度,对增加肺血流和心排血量临床上有一定作用,对体重>20kg、Hct>50%者,可以考虑放血10~20ml/kg备用,但应注意麻醉管理和无菌操作,主张在体外循环初始,通过腔静脉引流管放血,安全可靠。

体外循环后

①支持右室功能,并设法降低PVR,特别是婴幼儿和右室扩大补片者,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支持右室功能(如多巴胺3~8μg/kg/min和多巴酚丁胺3~10μg/kg/min),术前左室发育不良,LAP偏高者常需加用肾上腺素,体外循环时间较长,使PVR增加者,可以加用米力农。

②严重发绀、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野渗血多,需及时补充FFP、血小板和止血药物。

Tags: 麻醉笔记:法洛四联症(TOF)患儿的麻醉管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