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癌症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相关风险因素的上升,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加重。癌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往往需要接受一次或多次外科手术,手术仍是多数实体瘤治疗的核心手段。因此,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在癌症治疗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025年2月,《Anaesthesia》杂志(IF:6.9)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increasing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ana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的综述文章,由Guerra-Londono等人撰写。该文从癌症流行病学、经济负担、生存率变化以及围手术期资源配置等多个维度,系统探讨了全球癌症负担上升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疗的影响。作者呼吁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视癌症手术与麻醉服务在癌症控制体系中的地位,并加大对低资源国家麻醉人力和设施的投入。文章强调,为应对不断增长的手术需求、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麻醉医生应积极参与癌症治疗路径优化,并推动跨学科合作,实现高价值、可持续的围手术照护体系。
摘要
大多数癌症患者在其病程中需要手术治疗。全球癌症负担的持续加重,以及癌症流行病学和治疗方式的演变,对围手术期医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化。本文旨在叙述性综述全球癌症负担加重对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的影响,描述当前癌症统计数据、经济影响、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以及麻醉医师在改善肿瘤手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面的作用。流行病学报告显示,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人类发展指数(HDI)较低的国家将不成比例地承受更大的癌症负担增长,同时面临更严峻的外科和麻醉人力资源短缺。癌症具有显著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影响,因此公共卫生和政策应关注癌症手术和治疗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
癌症相关生存率的提高得益于对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理解、有效的宣传教育与筛查项目、早期诊断、新型癌症治疗方法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治疗。生存率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全球性挑战,如制定有效的癌症幸存者照护计划及解决幸存者长期的心理社会问题。麻醉医师参与癌症患者诊疗的各个阶段,包括协助诊断、为根治性手术提供围手术期照护、重症监护、处理急慢性疼痛以及提供整合性和姑息治疗服务。麻醉医师更深入地参与癌症治疗项目,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群体健康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引言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2022年全球报告了约2000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970万例癌症死亡。多数癌症患者在积极治疗和生存期中都需要麻醉服务。鉴于受过培训的麻醉人员持续短缺,应对全球癌症医疗负担在围手术期存在诸多挑战。理解癌症流行病学及其人口统计数据趋势,需考虑地域差异、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地区与全球水平、医疗服务与基础设施差距、地区整体人口健康状况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此外,还需考虑已知感染性和环境风险因素暴露对癌症负担的贡献。未来二十年癌症发病率的预期增长将在HDI较低的国家更为明显。
癌症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全球癌症手术需求主要集中在实体瘤,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肿瘤治疗的整体发展提高了癌症生存率,尤其在高收入国家。因此,癌症幸存者人数增加意味着更多患者因监测、复发管理或与非癌症相关操作而需要麻醉照护。本文旨在探讨全球癌症负担增加如何影响麻醉和围手术期医学。
方法
本文回顾了当前的癌症统计数据、其经济影响、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升以及麻醉医生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由于课题范围广泛,未进行系统性电子文献检索,所呈现内容为叙述性报告。纳入的研究为作者认为对当前临床实践最具相关性的研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按临床意义主题进行讨论。本手稿遵循SANRA关于叙述性综述的建议。
结果
流行病学
196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创建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其主要目标是推动国际癌症研究合作。自2008年起,IARC下属的癌症监测分部通过“全球癌症观察站”项目发布了多份癌症统计报告,涵盖当前估计、生存率、可归因原因及未来预测,成为理解全球癌症负担的主要信息来源。2022年,GLOBOCAN估计全球185个国家共报告2000万例新发癌症和970万死亡病例。尽管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仍导致新发癌症和死亡病例绝对数量上升。预计到2050年,癌症发病数将接近每年3500万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理差异、可归因风险因素暴露、HDI及性别等。
按癌症部位,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这五类癌症合计占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总数的45.8%。在所有癌症死亡中,肺癌是首要死因,其次是结直肠癌和肝癌。与世界多数地区不同,非洲地区癌症死亡的主要负担来自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总体而言,肺癌是89个国家男性癌症死亡的首位死因,其后为前列腺癌(52国)和肝癌(24国);女性中,乳腺癌是111个国家最常见的癌症,其次是宫颈癌(38国)和肺癌(23国)。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尽管中等HDI国家人口最多,但癌症负担在HDI非常高的国家中所占比例最大,表明癌症负担与HDI水平密切相关。在HDI非常高的国家,癌症发病率主要集中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而肺癌是主要死亡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和印度人口占比大,现分别被划为高HDI和中HDI国家。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肺癌而非乳腺癌,印度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唇癌和口腔癌。与发病率相比,癌症死亡率的变异性更大,通常归因于HDI水平带来的预防、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包括医疗基础设施)差异。例如,乳腺癌在所有HDI水平国家中发病率均高,但仅在低HDI国家是癌症死亡首因。同样,前列腺癌是低HDI国家男性的首要死亡原因。预计到2050年,癌症发病率的相对增长在低和中HDI国家将更显著,高和非常高HDI国家则相对较低。
手术是癌症患者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Lancet Oncology》全球癌症手术委员会估计,“超过80%的癌症需要某种形式的手术干预,许多情况下还不止一次”。全球适合手术的癌症病例分布与癌症发病率全球分布基本一致。此外,超过一半的肿瘤相关住院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癌症手术需求的相对增长在低收入国家将更加明显,这一问题因这些地区外科与麻醉人力资源日益短缺而加剧。根据世界麻醉医师协会的全球麻醉人力资源调查,75个国家每10万人中麻醉科医生不足5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多数为中HDI国家)是麻醉服务提供密度最低的区域。尽管癌症手术需求毋庸置疑,但全球现实是医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大量疾病负担和本可避免的死亡。
经济影响
癌症治疗的经济影响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体现在医疗保健支出、非正式照护成本及生产力损失。国家收入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癌症相关医疗开支呈强烈正相关。2009年,欧盟癌症总经济成本为1070亿英镑,其中430亿英镑为医疗系统支出。在美国,近年癌症治疗成本持续上升,预计仅因人口增长,到2030年将达1930亿英镑。美国癌症药物上市价格明显高于其他高收入欧洲国家,且在药物获批后几年中价格差距持续扩大。在美国,药品价格上涨速度常超通胀,而欧洲药价在通胀调整后反有所下降。外科医疗投资不足造成显著生产力损失。《Lancet Oncology》委员会估计,到2030年,全球经济产出将因癌症损失1.3%。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可作估算生产力损失的重要指标,一年代表因疾病或健康问题导致的一年的健康生命年损失。肺癌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最多的癌种,2021年占据4650万个DALY。对15至39岁人群,97.3%的DALY来源于死亡,所以努力去减少这一人群的DALY对全球劳动力的直接影响很重要。
癌症被广泛认为会导致高额自费支出。癌症患者承受经济债务比例高于普通人群,申请破产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65倍。当家庭因医疗支出不得不借款、变卖资产或难以支付自费费用时,便面临经济困难或“经济毒性”。更严格定义包括:自费医疗支出超家庭年收入30%,或至少占家庭基本生活支出后的收入的40%。东南亚估计约31%癌症手术患者经历此情况。全球研究发现,高收入国家35.3%乳腺癌患者经历经济困难,低收入国家比例高达78.8%。有趣的是,尽管机器人手术通常被认为对医疗系统成本较高,但在肿瘤外科手术中,其自费支出低于开放式手术。全球五分之一遭遇灾难性医疗支出的患者是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发生的,因此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专业组织建议实施财务与健康相关社会需求筛查,提供财务知识教育,并为患者在整个癌症治疗过程中提供指引与协助。应让患者参与治疗费用讨论以促进共同决策,肿瘤科医生也可通过减少低价值医疗服务,帮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需区分“癌症幸存者”和“癌症生存状态”。国家癌症生存联盟将“癌症幸存者”定义为自确诊起直至生命结束的个体,包括与癌共存或已摆脱癌症者。“癌症生存状态”则是一种存在状态,涵盖幸存者经历的观点、需求、健康状况和挑战(见图1)。
图1癌症生存状态的定义
癌症治疗已取得重大进展。生存率提高归因于肿瘤生物学研究深入,及筛查、早期诊断和以患者为中心精准治疗的进步。截至2022年,美国有1810万癌症幸存者,越来越多人能经历并超越癌症诊断。“高收入国家癌症生存率”(SURVMARK-2)项目利用7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爱尔兰、新西兰、挪威、英国)390万名患者数据,研究了七种癌症(食管、胃、结肠、直肠、胰腺、肺、卵巢)在1995至2014年间发病情况。该项目按癌症类型、年龄组和诊断时期,计算确诊后1年和5年年龄标准化净生存率,并将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与生存率变化对比,评估癌症控制进展。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癌种中,各国1年和5年净生存率均提高,尽管预后不良癌种各国间仍存差距。
随癌症患者生存率持续提高,全球癌症照护面临新挑战,如建立规范化癌症生存照护体系及完善治疗后随访管理方案。研究显示,所调查27国中仅约半数已建癌症生存照护计划。然而目前多数照护模式局限性大,未能充分回应幸存者多样化、个体化需求。当前主流模式多由肿瘤专科医生主导(内科、外科、放疗科、血液科等),尤其在高收入国家常见。此类模式主要聚焦肿瘤复发及新发肿瘤监测,较少涉及幸存者长期身心健康状况系统评估与干预,亦缺乏协同照护机制。随需复杂管理幸存者数量上升、肿瘤科和基层医疗系统资源相对不足及各国控费压力,传统模式可持续性面临挑战。过去三十年出现三种主要替代照护模式:基层医生/全科医生主导;基层医生/全科医生与癌症专科医生共享;肿瘤专科护士主导。
尽管多数幸存者随访主要围绕肿瘤复发或新发病灶监测,但对患者普遍存在的疲乏感、复发焦虑、睡眠障碍、职业重返及经济负担关注仍不足。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幸存者常见心理社会问题及其干预策略。研究显示,超13%癌症幸存者有抑郁症状,约18%~20%伴焦虑情绪。既往精神疾病史、身心创伤或虐待史、认知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或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病后心理问题风险更高。可借助筛查工具及健康问卷早期识别心理困扰,及时转诊精神科或心理肿瘤学专业干预。癌症复发恐惧是幸存者最常见、最困扰的心理负担之一,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医疗服务利用率及随访依从性。研究表明,年轻患者、有明显身体症状者及伴焦虑或抑郁者更易出现显著复发恐惧。一项涵盖多种癌种及不同疾病阶段研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及支持-体验式治疗在缓解复发恐惧方面优于常规支持性照护。一项基于美国癌症监测数据库(SEER)1992—2017年数据的大型回顾性研究表明,成年癌症幸存者各年龄段发生继发原发癌风险为11%~25%。总体上,相较普通人群,癌症幸存者罹患第二原发癌风险显著升高,且与其初发癌症类型密切相关。患有与吸烟及肥胖相关癌种幸存者,继发癌风险尤突出。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在继发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亦有重要影响,强调了幸存者照护管理中针对性预防和监测策略的必要性。除肿瘤复发风险,幸存者常在化疗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及注意力不集中。应加强早期识别,通过心理疏导及认知功能康复手段(如计划工具、定期运动、冥想和正念练习)干预,缓解不适提升生活质量。
癌症治疗结束后重返工作岗位虽面临挑战,但对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及心理重建具积极意义。Butow等系统评价显示,多数幸存者认为工作不仅具经济价值,也是自我认同重要来源,若因病被排除职场外常带来心理痛苦。部分社会弱势、资源匮乏患者在披露病情时常焦虑,担心被认为能力不足而失业。因此,重返工作不应仅作康复结果之一,更应作癌症生存管理核心干预目标,加以系统规划与支持。
麻醉医生在提升肿瘤手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率中的作用
麻醉在改善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结局方面潜力巨大,影响短期和长期治疗结果,包括肿瘤相关和非肿瘤相关多方面。长期肿瘤学角度关注点包括麻醉方式、阿片类药物、局麻药、区域麻醉及输血是否影响癌症进展。基础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系统在围手术期对癌症进展风险的作用,这些内容在本增刊其他文章详述。随时间推移,越多年老、病情严重、体弱患者需接受癌症手术。因此,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从2014到2022年呈上升趋势。研究指出,2011至2014年间,接受高风险腹盆腔手术成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上升(65至71岁)、Karnofsky评分下降(80%至70%)、转移性疾病比例上升(9.2%至24.2%)。在三阴性乳腺癌女性中,合并疾病是影响生存率独立因素,可能影响其接受的医学和外科治疗方案。即使在85岁及以上女性中,三阴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率仍达74%。芬兰肺癌患者虽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但肺癌手术切除率时间趋势仍上升,4年死亡率也从53%提高至60.1%(2004–2009年与2010–2014年对比)。近年免疫治疗彻底改变癌症治疗格局,现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瘤。癌症免疫治疗具特定不良反应特征,包括较高发生率的免疫介导内分泌疾病。
癌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常见,并加重长期生存风险。改善围手术期照护可带来短期和长期双重益处。提高癌症手术患者预后策略包括:多模式术前康复训练;遵循加速康复路径;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镇痛及区域镇痛;出院后长期随访照护协调。优化围手术路径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助患者更快恢复至原定肿瘤治疗计划,提高生存率。价值导向医疗模式背景下,麻醉医生也逐步适应新照护模式,如实施围手术期手术之家(Perioperative Surgical Home)模式。
麻醉医生对癌症患者预后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围手术期照护具高价值(成本效益、高质量、高安全),最小化并发症和症状负担。例如,研究比较8096名接受复杂胃肠道癌症手术(食管切除术、胰腺切除术或肝叶切除术)成年患者术后结局。麻醉医生据过去两年手术数量分高低手术量组,年均至少六台(或前25%分位数以上)为界。结果显示,高手术量麻醉医生照护患者术后90天内重大并发症和再入院风险较低(调整后OR0.85),高低组间绝对差异36.3% vs. 45.7%。在以相同指标为主要终点另一研究中,团队再发现,随外科-麻醉医生组合手术量增加,术后90天并发症发生率线性下降(每年每增一次手术,OR降至0.95)。
癌症手术数量及复杂程度持续上升带来额外挑战,常见于胸外科(如更多机器人辅助和复杂肺段切除术)、泌尿外科和肿瘤外科等。由于高手术量癌症治疗中心疗效差异主要由病例数、麻醉医生经验及医院系统差异决定,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和围手术团队有望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患者报告结局(PRO)在围手术期肿瘤治疗中广泛采用。通过患者报告生活质量数据,研究显示乳房切除术和重建术是年轻患者首选,老年患者从乳房保留手术加放疗中获益更多。胸外科手术中,微创手术与更佳生活质量改善轨迹、较低症状负担及更少急慢性术后疼痛相关。总体而言,麻醉与手术发展性特征意味着持续研究的必要性。
结论
癌症影响各年龄段、世界各地区患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随世界人口增长,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加重。因许多癌症患者需手术,全球癌症发病率上升亦导致外科手术需求不断增长。负责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照护医生应全面了解变化的人口结构、癌症流行病学、癌症生物学复杂性及新兴治疗手段及其围手术期影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间趋势改善,反映筛查、诊断和治疗手段提升。然而在获得及时、安全、高质量外科服务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癌症生存率提升在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更显著。癌症患者家庭面临经济困难风险极高,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及未实现全民医保地区。手术对提高癌症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强调对癌症外科服务投资重要性,包括解决外科和麻醉医生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近期已有改善癌症手术预后建议发布。麻醉医生和围手术期医师在改善癌症结局方面拥巨大机会。除麻醉技术和策略持续研究外,麻醉医生在协调并提供高价值、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照护(如加速康复项目)方面处独特地位。持续关注癌症患者特殊需求、优化围手术期照护方案、建设高效多学科团队,有助减少短期并发症,从而让患者更快恢复并接受原定肿瘤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述评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全球癌症负担的加剧对麻醉学和围手术期医学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文章通过对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地域差异以及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关联。低HDI国家面临的癌症负担增长更为显著,这不仅反映了这些国家在癌症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不足,也暴露了全球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文章指出,手术在癌症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但手术和麻醉人员的短缺问题,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癌症治疗的重要因素。这一现象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文章强调了癌症治疗的经济负担,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负担不仅体现在直接的医疗费用上,还包括因疾病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癌症治疗的高成本可能导致患者家庭陷入经济困境,甚至因病致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优化癌症治疗策略,降低治疗成本,是全球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还探讨了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对医疗系统带来的新挑战。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长期生存,这不仅要求医疗系统提供更长期的随访和护理,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指出,麻醉医生在癌症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诊断到术后康复,麻醉医生的参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这一观点不仅拓宽了麻醉学的实践范围,也为麻醉医生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文章的结论部分提出了改善癌症护理的具体建议,包括优化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减少术后并发症、协调多学科团队等。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实践价值,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文章强调,麻醉医生可以通过提供高价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护理来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全球癌症负担的现状和挑战,也为麻醉学和围手术期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提醒我们,面对癌症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多学科的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同时,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全球公共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Guerra-Londono CE, Uribe-Marquez S, Shah R, Gottumukkala V. The increasing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ana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Anaesthesia. 2025 Feb;80 Suppl 2:3-11. doi: 10.1111/anae.16514. Epub 2025 Jan 8. PMID: 39777643.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