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突破传统风险评估!超千万人队列研究证实,家族息肉诊断频次是结直肠癌风险的关键独立因素

来源 2025-08-06 12:22:25 医疗资讯

亮点导读

  • 研究首次系统揭示家族成员中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频次”是结直肠癌(CRC)风险的重要独立因素。
  • 频繁诊断息肉的一级亲属,家族其他成员结直肠癌风险显著上升,尤其是早发型CRC风险倍增。
  • 该发现提示未来结直肠癌个体化筛查策略,应将息肉诊断的频次纳入风险评估,区别于仅考虑家族息肉存在与否。

结直肠癌(CRC)为全球第三大高发癌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结直肠息肉是CRC重要前驱病变,约10年可转化为癌症。结直肠镜筛查及息肉切除是预防CRC发生的关键干预手段。尽管西方多国已建立常规筛查体系,但近年来早发型结直肠癌(50岁前诊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预后较差,亟需精准识别高风险个体并优化筛查模式。

众多研究证实,家族性CRC史是显著风险因子,同时家族息肉史也与CRC风险增加相关,但现有指南多仅依据是否有亲属息肉病史,未区分息肉诊断的“频率”和“详细病理特征”。近日,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的一项瑞典超大型家族队列研究,评估了家族成员中结直肠息肉诊断频率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联。

本研究利用瑞典四大全国性数据库(多代系注册、全国患者登记、癌症登记及人口登记),实现精确家系与医疗数据整合,纳入1932年后出生或其父母,排除炎症性肠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患者,剔除有CRC家族史者,最终包含11,676,043名个体,最长随访54年。息肉诊断按至少间隔12个月的次数分为“1次诊断”与“≥2次诊断”两大类。利用标准化发病比(SIR)评估具有不同家族息肉诊断模式个体的CRC及早发型CRC风险,调整年龄、性别、地区、日历年、糖尿病史及社会经济状态。

研究对象筛选流程图

研究结果

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 纳入1167万余人,男性占50.8%。
  • CRC患者共162,927例。
  • 850,198人接受至少1次结肠镜检查,中位首次检查年龄63岁。
  • 有息肉诊断亲属者共196,910人,其中162,769仅1次诊断,70.7%只做过1次结肠镜检查;34,141人为频繁诊断(≥2次)。

2. 家族息肉诊断频次与CRC总体风险

注:仅一级亲属频繁多次诊断息肉便显著增加CRC风险,同等风险水平在2名一级亲属各诊断1次的情况下出现。

3. 家族息肉诊断年龄对CRC风险的影响

息肉诊断年龄越早,风险越高,且越频繁诊断风险越明显。年轻期息肉诊断伴随更显著的CRC风险提升。

4. 家族息肉诊断频次与早发型CRC风险

早发型CRC风险提升更为明显,具有多次诊断息肉的一级亲属,早发型CRC风险显著倍增,其中多位一级亲属频繁诊断息肉者风险更是近4倍。

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研究回避了以往小规模及基于自报家族史研究的记忆偏倚和选择偏倚,利用瑞典最全面的家族癌症数据库,覆盖逾1亿人年随访,提供充足统计能力支持结论的稳健性。首次明确家族息肉"诊断频次"作为CRC风险的独立且关键指标,尤其对于早发型CRC,频繁息肉诊断的一级亲属对应显著更高风险。

目前各国CRC筛查指南中,虽然重视家族CRC史,但对家族息肉史缺乏精细风险分层,且多未考虑息肉诊断的次数和年龄因素。该研究结果提示,未来风险评估模型与筛查策略中,应综合家族成员息肉的频率与早发特征,以推动个体化筛查,精准调整筛查起始年龄、中间检查间隔及筛查频率。

此外,频繁息肉形成可能反映遗传易感变异或共同环境暴露,呼唤更多遗传学和环境因素研究,推进早期干预与精准预防。对高风险人群推荐基因检测和密切监测,有望显著降低CRC及早发CR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虽然本研究未获息肉病理及大小信息,但其基于客观登记体系的诊断次数数据,更贴近临床真实场景,亲属往往只知息肉切除次数而非详细病理,故结果具有高度现实指导意义。

原始出处

Hu Y, Kharazmi E, Liang Q, Sundquist K, Sundquist J, Fallah M.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ssociated With Frequency of Colorectal Polyp Diagnosis in Relatives. Gastroenterology. 2025;168(5):931-938.e5. doi:10.1053/j.gastro.2024.12.030

Tags: Gastroenterology:突破传统风险评估!超千万人队列研究证实,家族息肉诊断频次是结直肠癌风险的关键独立因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