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超市的食用油货架前,我们常会面临选择:动物黄油香气浓郁,植物棕榈油价格实惠,橄榄油被称作“液体黄金”……这些看似日常的饮食选择,背后可能藏着与癌症博弈的秘密。近年来,全球肥胖人群已超10亿,而肥胖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温床”,更被证实会增加13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包括乳腺癌、肝癌等常见恶性肿瘤。有趣的是,并非所有肥胖都会“助纣为虐”——最新研究发现,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或许不是你有多胖,而是你吃的脂肪来自哪里。
肥胖与癌症:一场被脂肪“搅局”的免疫战争
肥胖为何会助长癌症?这要从人体的“免疫防线”说起。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CD8⁺T细胞是对抗肿瘤的“主力军”:NK细胞能直接识别并摧毁癌细胞,CD8⁺T细胞则像“精准导弹”,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但肥胖会让这两支“军队”陷入困境——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会削弱它们的战斗力,甚至让它们“缴械投降”。
过去,人们认为“肥胖=癌症风险升高”是定论,但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同样肥胖的人群中,有些人的肿瘤进展更快,有些人却相对缓慢。这让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饮食中最“可疑”的成分——脂肪。
早在1930年,就有研究发现喂黄油的小鼠更容易长出肿瘤,但当时没人能说清原因。直到最近,一项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底:不同来源的脂肪,会给免疫系统“安装”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有的让免疫细胞“瘫痪”,有的却能让它们保持“战斗状态”。

小鼠实验:脂肪来源决定肿瘤“生死时速”
为了搞清楚脂肪的“真面目”,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场特殊的“喂养实验”。他们给6周大的小鼠分别喂食6种高脂肪饮食(脂肪提供45%的热量),脂肪来源包括猪油、牛脂、黄油(动物脂肪),以及椰子油、橄榄油、棕榈油(植物脂肪),同时设置了一组吃普通饮食(脂肪仅占13%热量)的小鼠作为对照。
10周后,所有吃高脂饮食的小鼠都胖得不相上下,但当它们被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后,差异惊人:
-
吃猪油、牛脂、黄油的小鼠,肿瘤长得飞快,体积比普通饮食组大得多;
-
吃椰子油、橄榄油、棕榈油的小鼠,肿瘤大小却和普通饮食组差不多。
更关键的是,若只给小鼠喂1周高脂饮食(还没胖起来),无论吃黄油还是棕榈油,肿瘤生长速度毫无差别。这说明:不是脂肪本身,而是长期肥胖叠加特定脂肪,才会加速肿瘤生长。
为了深挖原因,研究人员锁定了两个“极端代表”:黄油组(肿瘤最大)和棕榈油组(肿瘤大小接近普通饮食组)。他们发现,这两组小鼠的肥胖程度、血糖、胰岛素水平几乎一样,也就是说,不是代谢指标,而是免疫细胞状态决定了肿瘤命运。
免疫细胞“体检报告”:黄油让战士“躺平”,棕榈油让它们“待命”
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的免疫细胞做了“全面体检”,结果令人震惊:
在黄油组小鼠的肿瘤中,NK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大幅减少,就像“防线”出现了缺口。更糟的是,剩下的免疫细胞也“消极怠工”——能杀死肿瘤的细胞因子(如IFNγ)分泌量暴跌。
而棕榈油组的情况完全不同:NK细胞数量虽不如普通饮食组多,但比黄油组多得多,且能正常分泌IFNγ;CD8⁺T细胞也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为什么会这样?秘密藏在免疫细胞的“能量工厂”里。黄油组的NK细胞里堆满了脂肪滴,就像“细胞被油脂堵住了”,导致它们无法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陷入“代谢瘫痪”。而棕榈油组的NK细胞里,一种叫c-Myc的蛋白很活跃——它就像“能量调节器”,能促进葡萄糖吸收和代谢,让NK细胞保持活力。
致命“代谢毒素”:长链酰基肉碱的“暗杀行动”
如果说NK细胞的差异与c-Myc有关,那么CD8⁺T细胞的“失灵”则指向了另一种物质。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的血浆代谢物,发现黄油组有一种物质含量特别高——十八酰肉碱(CAR18:0),一种长链酰基肉碱。
这是一种“免疫毒素”:当CD8⁺T细胞遇到它,线粒体(细胞的“发电站”)会受损,膜电位下降,就像“电池短路”;同时,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暴跌,导致CD8⁺T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IFNγ,也失去了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更可怕的是,这种“毒素”的产生与饮食直接相关。黄油中富含硬脂酸(C18:0),它在体内会转化为十八酰肉碱;而棕榈油中硬脂酸少,多为油酸(C18:1),不会大量产生这种“毒素”。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现象在人类细胞中也存在:当人类CD8⁺T细胞遇到十八酰肉碱,同样会出现功能障碍。这意味着,小鼠实验的发现很可能适用于人类。

不同膳食脂肪对肿瘤重量、体积的影响
给肥胖人群的启示:换种油,或许能“唤醒”免疫力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一个重要道理:在肥胖状态下,饮食脂肪的来源比“吃多少脂肪”更重要。动物脂肪(如黄油、猪油)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助纣为虐”:让NK细胞“代谢瘫痪”,同时产生“毒素”损伤CD8⁺T细胞;而某些植物脂肪(如棕榈油、橄榄油)则能让免疫细胞保持战斗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棕榈油当“抗癌神油”。研究也发现,肿瘤类型不同,对脂肪的“敏感度”也不同——比如胰腺癌对两种脂肪的反应就差别不大。而且,人类饮食远比小鼠实验复杂,不可能只吃单一来源的脂肪。
但它给了我们一个新思路:对于肥胖人群,调整饮食中的脂肪来源,或许能成为辅助抗癌的“低成本策略”。比如减少黄油、猪油等动物脂肪,适当增加橄榄油等植物脂肪,可能帮助免疫细胞“重拾战斗力”。
饮食是免疫的“隐形指挥官”
从超市货架到细胞战场,脂肪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这场研究不仅揭示了“吃什么”比“胖不胖”更影响肿瘤进展,更提醒我们:免疫系统就像一支需要精准“补给”的军队,而饮食就是最日常的“战略物资”。
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或许我们能根据个人代谢特征和肿瘤类型,定制“免疫友好型”饮食方案。但现在,至少我们可以在选择食用油时多一份思考——毕竟,每一口食物,都可能在为免疫系统“加油”或“添堵”。
参考文献:
Kunkemoeller, B., Prendeville, H., McIntyre, C. et al. The source of dietary fat influences anti-tumour immunity in obese mice. Nat Metab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2255-025-01330-w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