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70岁的人,30岁的心脏”——这种听起来像广告语的描述,或许很快能通过一管血实现科学验证。最近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血液中漂浮的蛋白质,正在悄悄记录着你身体里每个器官的“真实年龄”。更惊人的是,这些“年龄密码”不仅能预测你未来会不会得老年病,还能告诉你,哪些器官的年轻态是长寿的关键。
为什么有人老得快,有人老得慢?
我们总说“岁月不饶人”,但岁月对身体不同器官的“态度”其实大相径庭。有的人可能心脏功能堪比年轻人,肾脏却已提前衰老;有的人看似精力充沛,大脑却在悄悄积累衰老的痕迹。这种“器官衰老不同步”的现象,正是科学家们长期好奇的谜题。
过去,医生们判断器官年龄主要靠血压、血糖等常规指标,或是CT、MRI等影像检查,但这些方法要么太笼统,要么太昂贵。直到血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科学家们才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血液中流淌的蛋白质,很多来自特定器官——肝脏分泌的白蛋白、肾脏过滤的废物蛋白、大脑神经元释放的神经丝蛋白……这些蛋白质的变化,就像器官发出的“年龄电报”。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盯上了这个突破口。他们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中44498人的血浆样本,检测了近3000种蛋白质,最终为11个重要器官(包括大脑、心脏、免疫系统、肾脏等)量身定制了“年龄计算器”。
英国生物银行中基于血浆蛋白质的器官年龄估算值
给器官“测龄”的黑科技
给器官“测龄”的过程,堪比一场精密的侦探游戏。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确定“谁来自哪个器官”。他们对照人类基因表达图谱(GTEx),找出那些在特定器官中“特别活跃”的蛋白质——比如只在大脑中大量表达,在其他器官中几乎看不到的蛋白。这些“器官专属蛋白”就成了关键线索。
接着,研究团队用机器学习中的LASSO回归模型,把这些蛋白质的变化与年龄挂钩。简单说,就是让计算机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当一个人50岁时,他的肝脏蛋白应该是什么水平?”当模型训练成熟后,就能根据一个人的血浆蛋白水平,反向推算出每个器官的“预测年龄”。
最后,用“预测年龄”减去实际年龄,得到的“年龄差”(age gap)就是器官衰老的关键指标:如果预测年龄比实际年龄大5岁,说明这个器官“老了5岁”;如果小5岁,说明它比同龄人更年轻。
更厉害的是,这些“年龄计算器”非常稳定。在不同人群中测试,结果几乎一致;即使过了9年再测,同一个人的器官年龄差也变化不大。这意味着,它真的能捕捉到器官衰老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一时的波动。
器官年龄估算值可预测未来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哪些器官最能决定长寿?
研究结果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大脑和免疫系统,是决定寿命的“黄金搭档”。
大脑的衰老风险尤其突出。研究发现,大脑“年龄差”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就会上升80%(HR=1.80)。更惊人的是,那些大脑“老得特别快”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1倍,这和携带一个APOE4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遗传风险因素)的风险差不多;相反,大脑“特别年轻”的人,患病风险会降低74%,效果堪比携带两个APOE2基因(保护性基因)。
免疫系统的“年轻态”同样重要。免疫系统“年龄差”每减小一个标准差,死亡风险就会降低42%(HR=0.58)。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年轻的大脑和免疫系统,死亡风险会直接砍半还多(HR=0.44)。
更可怕的是“多器官衰老”的叠加效应。如果一个人有2-4个器官提前衰老,死亡风险会增加2.3倍;5-7个器官衰老,风险飙升4.5倍;而如果有8个以上器官衰老,死亡风险会达到惊人的8.3倍——超过60%的这类人会在15年内去世。
衰老器官的累积会逐步增加死亡风险,而年轻的大脑和免疫系统与长寿相关
生活方式真的能“冻龄”器官吗?
答案是:能!研究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影响器官的年龄。
“减龄”习惯清单:
-
每周做几次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游泳),能让多个器官更年轻;
-
常吃oily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和家禽,对器官衰老有保护作用;
-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器官往往更年轻(可能与健康意识、经济条件有关)。
“增龄”习惯清单:
-
吸烟、酗酒会加速多个器官衰老,尤其是肺部和肝脏;
-
爱吃加工肉类(香肠、培根等),会让肾脏、肠道老得更快;
-
长期失眠不仅伤脑,还会让免疫系统提前衰老。
药物和补充剂也有意外效果。布洛芬、氨基葡萄糖、鱼肝油、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被发现能让至少两个器官保持年轻态,尤其是肾脏和大脑。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治疗(如Premarin)能让免疫系统、肝脏和动脉更年轻,抵消过早绝经带来的衰老加速。
未来,我们能掌控衰老吗?
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知道器官多少岁”。它为人类对抗衰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首先,血液检测可能成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抽一管血,就能知道大脑、心脏、免疫系统的真实年龄,提前预警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等风险,实现“精准防老”。
其次,它指出了“抗老重点”。既然大脑和免疫系统是长寿关键,未来的抗衰老药物可能会针对性保护这两个器官——比如通过改善神经丝蛋白(NEFL)水平保护大脑,或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延缓免疫衰老。
最后,它让我们看到“主动抗老”的希望。既然生活方式能影响器官年龄,那么戒烟、运动、调整饮食,就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抗老秘方”。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有人问“你多大了”,我们可以笑着回答:“我实际年龄60岁,但我的大脑只有40岁,免疫系统35岁——这才是我的真实年龄!”而这一切的答案,就藏在我们的血液里。
参考文献:
Oh, H.SH., Le Guen, Y., Rappoport, N. et al. Plasma proteomics links brain and immune system aging with healthspan and longevity.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798-1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