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基础窦卵泡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2025-07-30 10:21:35 医疗资讯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基础窦卵泡数量(AFC)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及作为对照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差异,共获得1 1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OS组和对照组各596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AMH及基础性激素水平,分析外周血AMH与性激素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外周血AMH与AFC的关系,并结合阈值、交互作用分析,研究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AFC之间关系及效应值变化。

结果  PCOS组外周血AM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LH(r = 0.740)、T(r =0.728)水平呈正相关(P<0.05);调整性激素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OS组患者AMH、AFC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增加(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外周血AMH与BMI对AFC存在协同效应(P<0.05)。阈值效应分析显示,随着AMH增加,AFC呈上升趋势;在对照组中,当AMH≥3.9 ng/ml时,AFC显著增加(P<0.05);而AMH<3.9 ng/ml时,AMH与AFC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在PCOS组,AMH水平与AFC呈线性正相关。随着BMI增加,AFC呈上升趋势。在对照组中,当BMI ≥ 23.5 kg/㎡时,AFC明显增加(P<0.05);而BMI < 23.5 kg/㎡时,BMI与AFC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在PCOS组,BMI与AFC呈线性正相关。

结论  外周血AMH水平与AFC呈正相关,尤其是PCOS人群,随着AMH水平增加,AFC增多;而在非PCOS人群中,当AMH低于一定水平时(3.9 ng/ml),AFC与外周血AMH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当AMH高于一定水平时(3.9 ng/ml),随着AMH水平增加,AFC增多。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为内分泌疾病,常见于育龄女性。据统计,PCOS患者中约90%~95%存在排卵异常相关的月经稀发或继发性闭经等,约40%引起不孕。PCOS主要病理机制在于卵巢功能异常所致的卵泡发育障碍。抗苗勒管激素(AMH)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参与卵泡启动与生长。据报道,PCOS患者AMH水平异常升高,是同龄健康女性的2~3倍,故认为AMH高表达与PCOS患者机体代谢、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其水平可反映PCO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有研究提出,血清AMH水平增高与基础窦卵泡数量(AFC)增多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血清AMH水平与卵巢体积、子宫体积、最大卵泡直径呈正相关,而AMH与直径>4 mm的AFC无明显相关性。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外周血AMH水平与卵泡发育的关联性,及此相关性在PCOS患者与非POCS患者之间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及作为对照的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PCOS患者为本中心初诊患者,其诊断依据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制定的相关标准;(2)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为本中心第一周期诊断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液等,或有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史的患者;(3)近2个月无影响内分泌的药物用药史;(4)半年内无激素治疗史。

排除标准:(1)伴有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与性激素有关疾病;(2)存在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3)子宫异常(单角子宫、疤痕子宫等)、盆腔异常(如盆腔粘连等)、生殖道异常;(4)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史;(5)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6)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泌乳素血症等内分泌相关疾病。

本研究共纳入3 601例不孕症患者,其中PCOS患者(PCOS组)597例,单纯输卵管因素患者(对照组)3 004例。本研究已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室检测:于月经第2~4天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以2 000 g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cobas@8000 e 801,上海罗氏诊断)上检测血清AMH、LH、雌二醇(E2)、FSH、睾酮(T)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oluson E8,GE,美国)进行AFC检查。

2.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外周血AMH及性激素水平;(2)外周血AMH水平与性激素LH、T水平的相关性;(3)外周血AMH与AFC的关系;(4)PCOS对外周血AMH与AFC相关性的交互作用;(5)外周血AMH水平与AFC相关性的阈值效应。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图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控制混杂因素,利用AMH与BMI的乘积项评估相乘交互作用;采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评价相加交互作用,若RERI、AP的95%CI包含0,SI的95%CI包含1,则2个因素间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PCOS患者外周血AMH与BMI交互作用对AFC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匹配前后基线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3 601例不孕症患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平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差异性,将3 601例患者分为PCOS组(n=597)与对照组(n=3004),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及不孕年限进行匹配,采用1:1最近邻匹配法,卡钳值取0.02,共获得1 1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OS组596例,对照组596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表1)。

图片

(表1)

二、两组患者外周血AMH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PCOS组患者外周血AMH、L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SH、E2水平在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

图片

(表2)

三、外周血AMH水平与性激素LH、T水平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LH、T水平呈正相关(r=0.740、0.728,P<0.05)(表3)。

图片

(表3)

四、外周血AMH与AFC、BMI在两组患者中的单因素分析

PCOS组AFC、B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激素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后,PCOS组患者AMH、AFC及BMI均显著增加(P<0.05)(表4)。

图片

(表4)

五、PCOS患者外周血AMH与BMI交互作用对AFC的影响

调整性激素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并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外周血AMH与BMI对AFC存在协同效应(P<0.05)(表5)。

图片

(表5)

六、外周血AMH水平、BMI与AFC相关性的阈值效应分析

阈值效应分析显示,随着AMH增加,AFC呈上升趋势。在对照组中,当AMH≥3.9 ng/ml时,AFC明显增加,其效应值β(95%CI)为1.394(1.149,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H<3.9 ng/ml时,AMH与AFC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在PCOS组,AMH水平与AFC呈线性正相关,AFC效应值β(95%CI)为1.736(1.433,7.082)。随着BMI增加,AFC呈上升趋势。在对照组中,当BMI ≥ 23.5 kg/㎡时,AFC明显增加,其效应值β(95%CI)为1.227(1.025,3.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3.5 kg/㎡时,BMI与AFC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在PCOS组,BMI与AFC呈线性正相关,AFC效应值β(95%CI)为1.544(1.345,4.654)。阈值效应分析具体值见表6。

图片

(表6)

讨    论

PCOS患者卵巢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窦卵泡数目增多、无优势卵泡产生等,早期卵泡生长发育失调、卵泡成熟及排出功能障碍导致周期性无排卵。AMH由卵巢小颗粒细胞分泌,可抑制颗粒细胞生长,减少雌激素分泌。AMH主要在小窦卵泡、窦前卵泡、次级卵泡中强表达,在较大窦卵泡中水平骤降或消失。作为卵泡发育成熟调控的一种负反馈指标,AMH以旁/自分泌方式,参与卵泡募集与选择,能抑制卵泡募集及其对FSH的敏感性,对卵泡发育及性激素合成具有调节作用,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对始基卵泡数、卵巢反应性的预测较为敏感,在卵泡发育中具有一定作用,在PCOS等生殖内分泌疾病领域备受关注。

本研究中,PCOS组患者外周血AMH、L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MH水平与LH、T均呈正相关。有研究显示,在PCO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降低过程中,抑制素下降导致LH、T升高,且表明AMH与卵巢储备功能相关,可作为评估PCOS患者卵泡发育的参考依据。,提示AMH与性激素协同参与调节卵泡生长发育。此外与其他性激素相比,AMH血清浓度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药物等外源性因素影响,且可在月经期间任意时间测定,具有检测方便的优势。AFC增加是PCOS患者不孕的关键,也是典型的PCOS内分泌特征。既往报道显示,早期窦卵泡个数增多是AMH异常高水平表达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调整性激素水平等其他混杂因素后,PCOS组患者AMH、AFC及BMI均显著增加,两组外周血AMH水平与AFC呈正相关,且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COS增加了AMH与AFC的相关性,AMH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相对敏感。

近年来研究数据证实,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的AMH合成可达正常卵巢组织的75倍,PCOS患者小窦卵泡(≤4 mm)的数量是同龄正常女性的2~3倍,项链征排列于卵巢皮质表面,且卵泡发育停滞,这一特征与AMH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关联。为进一步探究PCOS是否对AMH与AFC的相关性存在影响,本研究亚组分析结合阈值效应分析,以效应值β衡量阈值效应大小,结果显示在对照组AMH ≥ 3.9 ng/ml时,AFC明显增加,其效应值β为1.394,而AMH<3.9 ng/ml时,AMH与AFC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我们也分析了AFC与BMI的相关性,当BMI≥23.5 kg/㎡时,AFC明显增加,其效应值β为1.227;另外,PCOS组AMH水平与AFC、BMI均呈线性正相关,AFC效应值β为1.736,BMI效应值β为1.544。由于部分患者AMH异常高表达不仅与窦卵泡个数增多有关,还受卵泡分泌能力影响,故临床仅依据超声检测所得的卵泡个数诊断PCOS有一定局限性,检测AMH水平对辅助诊断PCOS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外周血AMH水平与AFC正相关,尤其是PCOS人群,随着AMH水平增加,AFC数量增多;而在非PCOS人群中,当AMH低于一定水平时(3.9 ng/ml),AFC数量与外周血AMH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当AMH高于一定水平时(3.9 ng/ml),随着AMH水平增加,AFC数量增多。

文章来源:蒋如煜,黄晨阳,陈磊,等.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基础窦卵泡数量的相关性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25,34(6):735-740.

Tags: PCOS患者外周血AMH水平与基础窦卵泡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