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日晒伤不止是红和痛

来源 2025-07-14 12:13:00 医疗资讯

晒黑而已,不要紧?

炎炎夏日,强烈的日晒可不只会带来肤色的改变。日晒伤(日光性皮炎)是一种由过量紫外线(UV)引起的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脱屑、色素沉着,并伴疼痛或瘙痒,同时还是皮肤癌最主要的可预防风险因素。

日光性皮炎的病因

UV:主要由UVB(290-320 nm)和UVA(320-400 nm)造成。UVB在照射后4小时出现红斑,8-24小时达峰,并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诱发DNA损伤。UVA穿透更深,可产生活性氧(ROS)造成氧化损伤。

光毒性反应:光毒性反应是药物引发的皮肤对 UV 异常敏感的现象,表现为皮肤发生红斑、灼热等症状。氟喹诺酮、四环素、维莫非尼等药物可提高皮肤光敏性。

水合作用:运动或高温引起的出汗会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导致皮肤表皮的反射和UV散射减少,从而使UV辐射穿透更深,增强了皮肤的光敏感性。

出汗使皮肤UV散射减少,15分钟跑步即可让最小红斑剂量下降17.2%。也就是说,出汗会增加晒伤的风险,尤其对于户外工作者和运动员来说,他们在高UV暴露环境下更容易受到晒伤的影响。

日光性皮炎的治疗

治疗后,大多数日晒伤可自行消退,但需注意其可能诱发的其他皮肤疾病。

局部治疗

减低皮温、缓解炎症、抑制红斑以及减轻疼痛可以选择冷湿敷、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溶液湿敷、表皮生长因子外用等。

大水疱可无菌抽液后覆盖湿性敷料覆盖创面,避免感染并促进皮肤修复。

系统治疗

口服NSAIDs或必要时短程糖皮质激素,并警惕继发感染。

预防:不晒才是王道

防晒其实就两件事:把紫外线挡住,或者把它弹开。

物理防线:先把紫外线“拒之门外”

1.衣服是最好用的“移动遮阳伞”。
• 选密织、深色或带 UV 吸收剂的布料,防晒力直接拉满。
• 牛仔布UPF≈50,普通棉T只有5–9,一出汗湿透就跌到3–4;衣服洗后略缩水,纤维更密,UPF反而升高。

2.宽檐帽是“随身阴影”。

帽檐≥7.5 cm时,能给下巴、脸颊、脖子、鼻子额外加上SPF2–7的防护。

3.墨镜别只看颜值,认准“100% UV400”标签,才能一次性挡住99%–100% 的UVA/UVB。

4.玻璃只能挡UVB,50%的UVA仍能穿透;想彻底安心,给窗户贴UV镀膜。

化学防线:把漏网的紫外线“弹”回去

1.防晒霜=“吸收+反射”二合一。
• 吸收:水杨酸三甲环己酯、氧苯酮等有机防晒剂,先把UV“吃掉”。
• 反射: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物理防晒剂,直接把UV“弹飞”。
• 新趋势:绿茶提取物、维E、天然油脂等天然成分,边防晒边抗氧化。

2.用对才有效
• 成人一次全身≈15–20 mL(脸+脖子+双臂≈3个一元硬币量),每2小时补一次,游泳或出汗后立刻补。
• SPF100能把DNA损伤降到73%,SPF30只有53%;去海边、高原别心疼钱。
• 儿童首选无香无酒精的物理防晒,6个月以内尽量靠长袖+宽檐帽,不直接涂。

3.化妆品只有“顺带”防晒功能,4小时后因分布不均基本失效,不能替代正经防晒。

谣言:阴天不用防晒

云层挡不住 UVA,UV 指数≥3 就得涂。

谣言:涂一次管一天

 2–3 小时失效,出汗游泳更要补。

谣言:晒黑才健康

过度晒黑=皮肤癌“成瘾”行为,医生已拉警铃。

谣言:喷雾最方便

吸入风险高,儿童孕妇慎用。

记住:先物理、后化学,实时看UV指数,补涂比选SPF更重要。

Tags: 日晒伤不止是红和痛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