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一杯果汁=养坏菌?Nutrients研究揭露:短期喝果汁如何悄悄改变体内 "微生物江湖"

来源 2025-07-10 12:10:24 医疗资讯

清晨的厨房,搅拌机嗡嗡作响,苹果、胡萝卜、菠菜被打成一杯色彩鲜亮的果汁——这是很多人心中"健康生活"的标准开场。毕竟,比起啃完一整个苹果,喝一杯果汁似乎更容易达到每日果蔬摄入量,还能顺带完成"排毒养颜"的KPI。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果蔬变成果汁的那一刻,我们喝下的可能不只是营养,还有悄悄改变体内微生物世界的"隐形力量"?

最近,一项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的研究,就揭开了榨汁饮食与我们体内微生物组的神秘联系。科学家们通过三周的饮食实验发现:短期喝果汁可能会让口腔和肠道里的"坏细菌"悄悄壮大,而看似"麻烦"的whole food(全食物),反而更能呵护这些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体内居民"。

图片

被榨汁机改变的果蔬:不只是少了点纤维那么简单

要聊榨汁对微生物的影响,得先从我们为什么吃果蔬说起。

现代饮食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精粮多、纤维少"。工业化国家的慢性病高发,比如心脏病、糖尿病,都和这种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而果蔬之所以被称为"健康卫士",可不只是因为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它们含有的纤维,堪称肠道微生物的"专属口粮"。

这些纤维进入肠道后,会被细菌分解成短链脂肪酸(SCFA),这种物质就像肠道的"保护盾":能增强肠道屏障、调节免疫力,甚至还能影响代谢和情绪。此外,果蔬中的多酚类物质也很厉害,它们能像"调解员"一样,维持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抑制坏细菌生长。

但榨汁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

榨汁时,机器会过滤掉大部分不溶性纤维,只留下汁水。这意味着:原本能让肠道细菌"饱餐一顿"的纤维没了,剩下的主要是糖分和少量可溶性营养。就像把一碗营养均衡的杂粮饭,变成了一碗糖水——好看、好喝,却丢了最关键的"骨架"。

更有意思的是,市面上流行的"果汁断食"或"果汁排毒",往往要求连续几天只喝果汁。这种极端饮食会给体内微生物带来怎样的冲击?科学家们决定用实验找出答案。

14人的三周实验:三种饮食,两种结局

为了搞清楚榨汁到底会如何影响微生物,研究团队招募了14名健康志愿者,把他们分成三组,进行了一场为期三周的"饮食挑战"。

实验设计很简单:

纯果汁组:连续3天只喝冷压果汁(每天800-900千卡),相当于把一天的果蔬全打成汁喝;

果汁+正常饮食组:在正常吃饭的基础上,每天加喝冷压果汁;

全食物组:连续3天吃植物性全食物(每天800-900千卡),比如完整的蔬菜、水果、全谷物。

在实验开始前,所有人都先吃了3天"排除饮食"——只吃有机果蔬、无麸质全谷物和鸡蛋,避开酒精、咖啡因、加工食品等"干扰项"。科学家们则在实验的不同时间点,收集了大家的唾液、口腔内侧黏膜和粪便样本,仔细分析其中的微生物变化。

这场实验就像给体内微生物拍了一部"纪录片",而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

口腔先"报警":果汁让这里的"炎症小团体"壮大了

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这里的微生物对饮食变化最敏感。

实验发现,仅仅3天的排除饮食,就让唾液里的微生物"改朝换代":厚壁菌门(一种常见的有益菌)数量减少,变形菌门(很多是促炎菌)数量增加。而当志愿者开始喝果汁后,这种变化更明显了——

纯果汁组的唾液里,变形菌门的"势力"显著扩张,黄杆菌科、螺旋体科等细菌家族数量飙升。这些细菌有个共同特点:喜欢"吃糖"。果汁里的高糖分就像给它们"开小灶",让它们在口腔里快速繁殖。

更值得注意的是,口腔里的"抗炎小能手"却在减少。比如链球菌科细菌,它们能帮助抑制口腔炎症,预防龋齿和牙周病,但在果汁饮食后数量明显下降。就像原本守护口腔健康的"卫兵"变少了,"捣乱分子"自然趁机兴风作浪。

为什么口腔对果汁这么敏感?科学家解释,口腔里的细菌就生活在食物"前线",果汁里的糖分能被它们直接利用,而且液体状态的果汁比固体食物更容易接触到口腔黏膜,相当于给细菌提供了"全天候营养供给"。反观吃whole food时,咀嚼过程会让食物快速通过口腔,细菌没那么多时间"暴饮暴食"。

肠道的"沉默抗议":果汁让坏细菌悄悄"占地盘"

相比口腔的"快速反应",肠道微生物显得更"沉稳",但这不代表它们对果汁无动于衷。

实验发现,虽然肠道微生物的整体组成没有剧烈变化,但一些"危险信号"已经出现:纯果汁组的志愿者肠道里,卟啉单胞菌科、odoribacteraceae等细菌数量有上升趋势。这些细菌可不是善茬——研究发现,它们与肠道通透性增加、慢性炎症甚至认知下降都有关系,就像肠道里的"隐形破坏者",悄悄削弱肠道屏障,让有害物质有机可乘。

更可惜的是,果汁饮食还可能"饿坏"肠道里的"有益菌"。比如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的Faecalibacteriumprausnitzii菌,在全食物组中数量稳定,但在纯果汁组中却有减少趋势。要知道,这种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是肠道黏膜的"口粮",能帮我们抵抗结肠炎、甚至降低肠癌风险。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还是"纤维"。全食物中的纤维能在肠道里慢慢发酵,持续给有益菌提供营养;而果汁过滤掉了大部分纤维,肠道细菌就像断了粮草的军队,有益菌"吃不饱",耐糖的坏细菌自然就占了上风。

反常识的发现:"麻烦"的全食物,才是微生物的真爱

实验中最让人意外的,是"排除饮食"带来的积极变化。

在实验初期,所有人都吃了3天由完整果蔬、全谷物组成的排除饮食。结果显示:肠道里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比如Blautia、Roseburia等,数量明显增加;而可能引发感染的脆弱拟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则悄悄减少了。

这些变化背后,正是全食物中的纤维在发挥作用。比如Blautia菌,就像肠道里的"纤维分解专家",能把果蔬中的复杂纤维转化成有益物质,还能帮助调节免疫力;而Roseburia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甚至能帮助降低胆固醇、改善代谢。

简单说:当我们吃完整的苹果时,苹果皮和果肉里的纤维会一路"喂养"肠道细菌;但当苹果变成果汁,这些"口粮"被过滤掉,肠道里的有益菌就只能"挨饿"了。

给果汁爱好者的3个实用建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以后再也不能喝果汁了吗?

其实也不必如此绝对。研究的关键发现是"短期纯果汁饮食"的影响,偶尔喝一杯果汁解馋没问题,但如果把它当成每日果蔬的主要来源,就得掂量掂量了。结合研究结论,我们可以这样调整饮食:

1.优先"啃",再考虑"喝"

能吃整个苹果,就别打成果汁。咀嚼的过程不仅能让你摄入更多纤维,还能减少糖分的快速吸收——要知道,果汁的升糖速度比完整水果快得多,这也是它会改变微生物的原因之一。

2.喝果汁时,加点"料"

如果实在喜欢喝果汁,可以试试不过滤,保留果肉(比如打成果昔);或者加一勺奇亚籽、燕麦片,额外补充纤维,给肠道细菌"加个餐"。

3.别迷信"果汁排毒"

研究显示,3天纯果汁饮食带来的微生物变化,虽然在14天后会慢慢恢复,但长期反复尝试可能让"坏细菌"逐渐适应并壮大。真正的"排毒",靠的是均衡饮食给肠道细菌提供的良好环境,而不是短期内的"断食冲击"。

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组,就像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它们依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生存,同时也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免疫力、代谢甚至情绪。

榨汁机的发明,让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变得更"高效",却也可能让我们失去了与微生物和谐共处的"密码"。下次准备启动搅拌机时,不妨先想想:那些被过滤掉的纤维里,藏着多少微生物期待的"盛宴"?

毕竟,健康从来不是"走捷径",而是让每一口食物,都能成为身体与微生物的"共赢选择"。

参考文献:

Sardaro MLS, Grote V, Baik J, Atallah M, Amato KR, Ring M. Effects of Vegetable and Fruit Juicing on Gut and Ora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Nutrients. 2025 Jan 27;17(3):458. doi: 10.3390/nu17030458. PMID: 39940316; PMCID: PMC11820471.

Tags: 一杯果汁=养坏菌?Nutrients研究揭露:短期喝果汁如何悄悄改变体内 "微生物江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