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uropean Heart Journal:超半数首次心肌梗死患者无症状,传统预防策略存重大缺陷

来源 2025-07-06 12:08:43 医疗资讯

亮点速览

  • 近500万美国首次心肌梗死(MI)患者中,约半数无既往心脏症状,约20%缺乏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记录。
  • 超过六成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性药物治疗,且年轻男性患者症状识别与治疗落实最为不足。
  • 该研究强烈提示当前主要依赖传统风险因素和症状的预测策略存在明显缺陷,亟需创新的风险筛查和早期干预手段。

研究概述

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项涵盖465万余美国首次心肌梗死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系统剖析了患者发病前既往心脏症状、传统标准可调控危险因素(SMuRFs)、医疗就诊行为及预防性治疗的现状。研究利用关联电子病历(EHR)、医疗和药房理赔数据的覆盖率达到98%的Clarivate Real-World数据库,对2017年至2022年的首次MI患者进行了深入分析。这项研究首次从真实世界大数据层面,描绘了首次MI患者临床识别和管理的多项盲点和不足,为指导未来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全世界每年因心血管疾病(CVD)死亡人数超过2000万,30年内增长了60%,其中大部分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传统的一级预防策略依赖临床风险评分模型(如Pooled Cohort Equations、SCORE2、Framingham风险评分),基于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评估发病风险,指导各类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然而,近年来ASCVD总体发病率仍呈攀升趋势,提示现有策略存在局限性,尤其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备受质疑。当前较为欠缺的数据是首次MI患者发病前既往风险因素识别、症状记录、医疗接触及预防用药真实情况的客观统计,从而难以判断传统模式是否有效做到早期风险识别和合理干预。本研究旨在填补该领域空白,评估首次MI患者发病前的风险因子与症状、就医及药物使用现状。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Clarivate Real-World Data,涵盖逾3亿美国参保人群的电子病历、医疗和药房理赔数据,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年龄≥18岁、无既往心肌梗死病史、首次出现MI的患者。MI类型使用ICD-10代码定义,划分为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MI)。研究重点评估了发病前6个月内的标准可调控危险因素(SMuRFs)记录,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家族史及酗酒等(见补充表S2),以及心脏相关症状(胸痛、臂痛、背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见补充表S3)、医疗就诊行为与预防性用药情况(血脂调节、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等药物,见补充表S4)。通过描述统计及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探讨症状、危险因素、医疗接触与治疗的分布及其与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

患者基本特征

  • 共纳入4,657,412例首次MI患者,男性占57.7%,女性42.3%;中位年龄70岁(60-80岁四分位)。
  • MI类型中,非ST段抬高患者占64.9%,ST段抬高型占35.1%。
  • 大部分患者居住于城市地区(82.9%)。

既往症状及危险因素的记录情况

  • 最常见SMuRFs为高脂血症(63.7%)、2型糖尿病(41.5%)、肥胖(28.9%)、高血压(26.7%)。
  • 即使在有明确SMuRFs且出现症状的患者中,约52%未接受任何心血管预防药物治疗。
  • 大约78%患者曾见过医生,主要为初级保健医师;仅37.6%曾见心脏科医生。

年龄与性别分层分析

  • 年轻患者(≤60岁)症状记录、危险因素完整性、医疗接触及用药水平均显著较低,STEMI比例反而更高。
  • 男性患者更少记录症状、接受医疗和预防治疗,但STEMI比例较女性更高。

具体结果关联

  • 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患者更可能被记录有症状(OR 1.20)、SMuRFs(OR 1.21)、医生访问(OR 1.34)及用药(OR 1.15),但STEMI风险降低(OR 0.84)。
  • 男性较女性症状记录(OR 0.67)、SMuRFs记录(OR 0.93)、医生访问(OR 0.65)及用药(OR 0.81)率更低,而STEMI风险则更高(OR 1.27)。
  • 城市患者与农村患者相比症状和SMuRFs记录略多,但用药情况相对较少,STEMI风险略高。

图:首次MI患者既往风险因素、症状、医疗接触与预防用药的交集关系

研究价值与意义

尽管大多数患者具备传统危险因素,但约半数未有任何症状提示,约五分之一甚至无任何风险因素记录。在有症状且访问医生的患者中,半数仍未获得任何预防药物治疗,显示临床预防的巨大缺口。年轻男性群体尤为薄弱,既往健康管理缺失可能导致其STEMI发生率较高。基于传统风险评估与症状导向的现有模式远未覆盖全部风险人群,说明需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新型风险预测与筛查工具。

多种新技术(如多基因风险评分、组学生物标志物、影像学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等)被视为可能补强传统方法短板。未来应结合精准医疗理念,探讨基于无创影像和分子风险标记的筛查策略,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该类干预对降低首次MI发生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此外,研究还揭示性别差异对风险识别和医疗利用的影响,提示应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预防措施,推动健康资源合理分配。

原始出处

Nurmohamed NS, Ngo-Metzger Q, Taub PR, et al.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s, symptoms, and medical therap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00:1–1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390

Tags: European Heart Journal:超半数首次心肌梗死患者无症状,传统预防策略存重大缺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