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抑郁伴失眠:曲唑酮原来不仅如此!

来源 2025-06-21 12:09:44 医疗资讯

曲唑酮(Trazodone)是20世纪60年代由意大利安吉里尼实验室最先研发出的一种第二代抗抑郁药物,属于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其药理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如下:

  • 高剂量使用时,它能够拮抗5-HT转运体,有效阻断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的浓度,进而直接刺激5-HT1A受体,从而产生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 低剂量使用时,主要通过拮抗5-HT2A/2C 受体、中枢α1受体和H1受体,发挥良好的镇静催眠功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图片

 图1.曲唑酮不同剂量作用机制示意图

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得曲唑酮片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能有效缓解抑郁、焦虑情绪,还能同时改善睡眠障碍,尤其适用于伴有睡眠问题的抑郁、焦虑患者。

在数十年的应用中,曲唑酮在治疗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步得到了验证,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行为障碍、性功能障碍、部分类型的疼痛和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康复等。

曲唑酮具有作用靶点多、适应证广泛、安全性高、耐受性好、成瘾性低等多种优势,本文主要从疗效、安全性、用药灵活性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疗效

1.抑郁症

曲唑酮的抗抑郁疗效确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剂量的曲唑酮片在抗抑郁疗效方面与氟西汀、舍曲林等一线抗抑郁药物(SSRI类)相当。例如,在一项入组 195 名抑郁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经过14周的治疗,曲唑酮组与氟西汀组、舍曲林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充分证明了其可靠的抗抑郁疗效。

曲唑酮可以作为增效剂与SSRIs/SNRIs联合处方治疗难治性抑郁。多项基于中国人群的抑郁患者的RCT研究结果表明,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度洛西汀、氟西汀和文拉法辛增效治疗抑郁患者,可使其抑郁的缓解率显著提高。

2.失眠

小剂量曲唑酮可作用于5-HT2A受体和H1受体,还可调节皮质醇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抑制作用,是其治疗睡眠障碍有效的原因之一。曲唑酮对失眠障碍、抑郁障碍伴发失眠、抗抑郁药引起的失眠以及焦虑、阿尔兹海默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创伤应激后综合征等伴发的失眠均有作用,其治疗失眠的优势包括:能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提高睡眠连续性;长期使用无依赖性,较苯二氮卓类更安全等。

不同类别药物对睡眠结构的影响

图片

一项纳入7项曲唑酮治疗失眠障碍RCT研究显示,曲唑酮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睡眠觉醒次数,从而增加其睡眠维持时间,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主观的睡眠质量,且曲唑酮对失眠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二、安全性

1.性功能保护

曲唑酮可以通过阻断5-HT2A受体,从而降低5-HT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改善性功能障碍的药物。研究数据显示,使用SSRIs如类抗抑郁药患者存在性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70%,而曲唑酮对性欲较小。此外,有研究表明曲唑酮可用于治疗SSRIs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2.认知功能影响小

曲唑酮抗胆碱能作用微弱,相比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认知损害风险更低,对记忆力影响小,老年患者使用后MMSE评分更稳定。

3.心血管事件风险低

相较于TCAs如阿米替林等5%~8%QT间期延长发生率,曲唑酮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通过缓慢增量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4.撤药反应轻微

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曲唑酮无明显的戒断症状,撤药方案简单易执行。

三、用药灵活性

1.剂量范围宽

曲唑酮的剂量范围灵活,抑郁症起始常用100mg/天,分次服,每3~4d可增加50mg,门诊患者最大剂量不超过400mg/天,严重抑郁的住院患者不超过600mg/天。失眠患者25~100mg/晚,睡前服,从低剂量开始逐步滴定。缓释剂型需单独调整,需根据个体反应逐步滴定。

2.特殊人群

(1)老年患者:起始剂量减半(25~50mg/d),密切监测血压和跌倒风险。

(2)肝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损害者服药需谨慎,必要时监测肝功能。

(3)肾功能不全患者:一般不需进行剂量调整,严重肾损害患者服药需谨慎。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妊娠期C级,哺乳期L2级。

(5)婴幼儿:慎用。

(6)儿童及青少年:用药安全性尚未确立,评估利弊后必须使用需调整剂量。儿童:起始剂量1.5~2mg·kg-1·d-1,最大不超过6mg·kg-1·d-1;青少年:起始20~50mg/d,逐渐增大至100~150mg/d。

参考文献:

[1]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07) : 468-478.

[2]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06) : 560-584. 

[3]Winter J, Curtis K, Hu B, Clayton AH. Expert Opin Drug Saf. 2022 Apr 19:1-18.

[4]Siwek M, Gorostowicz A, Chrobak AA. Brain Sciences. 2023; 13(1):86. 

[5]Khazaie, Habibolah, et al.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37.1 (2015): 40-45.

[6]Stryjer, Rafael, et al.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32.2 (2009): 82-84.

[7]Winter, Joan, et al.  Expert Opinion on Drug Safety 21.7 (2022): 913-930.

[8]Siwek, Marcin, et al. Brain Sciences 13.1 (2023): 86.

[9]盐酸曲唑酮药品说明书. 

Tags: 抑郁伴失眠:曲唑酮原来不仅如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