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Clin Nucl Med:FDG-PET/CT助力诊断罕见双侧肺动脉内膜肉瘤一例

来源 2025-04-28 12:09:14 医疗资讯

肺动脉内膜肉瘤(Intimal Sarcoma, IS)是一种极为罕见、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肺动脉原发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常常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高度相似,易导致误诊漏诊。近日,某中心成功诊断一例同时起源于双侧肺动脉的内膜肉瘤,并通过^18F-FDG PET/CT检查在早期影像学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相似病例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半年余前来就诊。入院时查体提示颈静脉怒张,肺部无明显啰音,心音低钝,P2亢进。实验室检查除轻度D-dimer升高外无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高压(估测收缩压75 mmHg),右心房及右心室轻度扩张。临床初步考虑CTEPH,拟进一步行肺动脉造影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发现

为了排查慢性血栓性病变及鉴别肿瘤性病变,行^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发现:

  • 双侧肺门区分别见肿块样高代谢灶

    • 右肺门SUVmax=13.80

    • 左肺门SUVmax=24.68

  • 双侧病灶无连续性扩展或跨越病变

  • CT部分示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充盈样改变,边界欠清,伴肺动脉腔内狭窄。

影像学表现与单纯CTEPH典型表现存在差异,高SUV值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较大

病理学确诊

随后在局麻下经血管途径行肺动脉活检,病理提示:

  • 异型梭形细胞弥漫性分布

  • 核分裂象多见

  • 免疫组化:Vimentin(+),SMA(+),CD31(+),CD34(±),Ki-67指数约40%

  • 符合肺动脉内膜肉瘤诊断标准。

结合双侧肺门高代谢病灶,确诊为双侧肺动脉原发内膜肉瘤,属极其罕见病例。

诊疗过程及随访

患者确诊后因病灶位于双肺门区,且双侧肺动脉内广泛受累,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多学科讨论(MDT)后建议姑息性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同时控制肺动脉高压。经3个月综合治疗后,患者活动耐力有所改善,肺动脉压下降至60 mmHg,但影像复查提示病灶体积未明显缩小,仍处于随访观察中。

病例启示

肺动脉内膜肉瘤罕见,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误诊为CTEPH、肺动脉栓塞或其他良性病变。本例提示以下几点:

1️⃣ PET/CT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传统CT多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极易与血栓混淆,PET/CT通过FDG高摄取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尤其是双侧肺门区同时出现高SUV值肿块性病变,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2️⃣ 肺动脉内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 CT表现:软组织密度充盈,边缘欠规整,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

  • PET/CT表现:FDG高摄取(SUVmax>10常见,部分可达20以上)

  • 双侧同时发病极为罕见,本例无连续性跨越,提示独立起源。

3️⃣ 鉴别诊断要点

  • 慢性血栓:多为低代谢或无代谢改变

  • 肺动脉肉瘤:高代谢,形态不规则,增强明显

  • 其他:炎症性病变FDG摄取中等偏高,但无肿块形态及无双侧对称性分布

4️⃣ 诊断策略

  • 活检仍是确诊金标准

  • PET/CT助力早期发现及疗效评估

总结

本例报道为国内罕见双侧肺动脉同时发病内膜肉瘤,FDG-PET/CT检查在鉴别诊断及病变范围评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结合活检确诊。提示临床遇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影像表现时,尤其是伴高代谢表现,应警惕恶性病变可能,尽早行PET/CT及病理检查,避免误诊漏诊。

专家点评

肺血管肿瘤极为罕见,临床需具备较高识别能力。PET/CT在血管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日益显现,尤其在肺动脉内充盈病变伴代谢异常时,提示度极高。该病例为肺血管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诊断合作的经典范例,对提升疑难病例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Tatehara I, Abe K, Matsubayashi J, Shimahara Y, Saito K. FDG-PET/CT Findings in a Case of Simultaneous Bilateral Pulmonary Artery Intimal Sarcomas. Clin Nucl Med. 2025 Apr 23. doi: 10.1097/RLU.000000000000591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263765.

Tags: Clin Nucl Med:FDG-PET/CT助力诊断罕见双侧肺动脉内膜肉瘤一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