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2025-04-22 12:12:01 医疗资讯

一、什么是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筛选实验,它通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从而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不仅能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而且还可以反应肝脏疾病,同时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PT时间有争议,有不同的定值规定,大约在11—16秒之间)。PT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者有临床意义。应用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曲线,对比患者血浆的PT,可以求出活动度。活动度的正常值为80%- 100%。那么,它到底是起什么作用,你们都知道吗?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二、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区间范围,虽然说这种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如果检查的时候发现凝血酶原时间严重偏低,则也可能说明某些身体方面的疾病或者是问题。其实凝血酶原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的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

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还可以对肝硬化代偿期以及重型肝炎进行病情程度评估。如果肝硬化病人处于代偿期,但是凝血酶原时间过度偏低,则有可能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的概率非常大,并且还有可能出现预见性的高危出血情况。

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最为常见的情况是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应当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则原因非常多,比如可能是乙肝或者是肝硬化导致,还有可能是脂肪肝引起。某些血栓性疾病也是有可能使得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则很有可能是生气凝血因子大量缺水,比如有的人肝功能异常,这样就会使得凝血因子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不管偏高还是偏低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方面的病变,这个时候应当进一步检查治疗。

三、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临床意义

①PT延长见于遗传性外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减低,但均很少见。

②肝脏疾病:由于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脏合成,因而肝脏疾病时,PT延长。

③维生素K缺乏症:胆石症、胆道肿瘤、慢性肠炎、偏食、2~7月龄的新生儿以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等,由于VitK吸收或合成障碍,导致肝脏合成异常的凝血酶原、FⅧ、FⅨ、FⅩ等分子,PT延长。

④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肝素或FDP增多等。DIC和原发性纤溶时,由于FDP生成增加,FDP有较强的抗凝能力,故使PT延长。

⑤用于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监控,一般认为以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1.3~2.5倍)即25~30s,或PTR为1.3~1.5(最大不超过2),INR为2.0~3.0为宜。

⑥PT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四、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参考值及报告方式

①直接报告患者及正常对照的PT秒数。

②报告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PTR=受检者PT(秒)/正常对照PT(秒,宜用多份正常人血浆PT的几何均数,或其混合血浆的PT),参考值为1士0.15.

③报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需先求得所用组织活酶的国际敏感度指数(ISI),它是所用组织凝血活酶与ISI已知的国际参比品或经其标定过的参比品之间敏感度相比较的一个参数。测定方法是用多份凝血因子水平不同的血浆(包括正常人和口服抗凝剂患者的血浆),用参比品测得它们的PT的对数(logPT),再用待标定的组织凝血活酶测得它们的logPT,以前者为纵坐标,后者为横坐标作图,经回归求得直线斜率。则待标定的组织凝血活酶的 ISI=已知ISI×斜率。ISI值越低,试剂对有关凝血因子降低的敏感度越高。

五、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六、PT检测注意事项

(一)患者应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避免特定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

(二)抗凝剂:选择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Ⅴ和Ⅷ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

(三)采血:采血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抽血时间过长影响结果。采血完成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采血管5-10次,避免剧烈摇晃,在1小时内完成检测。

(四)规范离心:每分钟3000转离心15分钟。

(五)运输与保存:标本长期放置、剧烈震荡、环境温度变化等,都可能导致PT结果异常。如不及时检测应将标本放入冰箱2-8℃保存,建议采集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六)检测前处理:对于重度脂血、溶血和黄疸标本,溶血标本应重新采集血液,重度脂血或黄疸标本在报告上注明标本状况。

Tags: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的临床意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