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类风湿患者复诊时抽血都要查什么项目?抓住了这5个关键部分!

来源 2025-04-22 12:11:29 医疗资讯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复诊时,抽血检查是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全面了解疾病状态、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本文将详细解析类风湿患者复诊时需要检查的几项关键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检查的意义和作用。

一、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人体产生的一种针对体内变性免疫球蛋白G(IgG)的一种抗体,因最初多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中发现,故此命名。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由于IgM型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而且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测定IgM型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为乳胶凝集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

所有怀疑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都必须要做类风湿因子检查,这个指标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对于已经明确诊断患者而言,类风湿因子只需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每3个月1次或每半年1次,目的在于观察其水平变化,作为调整治疗方案及病情发展变化的参考。

二、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血沉是一项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指标。在多种风湿性疾病中,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等,血沉会明显增快。血沉增快的程度往往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疾病活动越剧烈,血沉升高越明显。但血沉并非特异性指标,其他炎症性疾病或生理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升高,如感染、女性月经期等。

C反应蛋白也是炎症指标。在风湿性疾病急性发作期,C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比血沉更为敏感,能更早地反映炎症的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中,C反应蛋白的升高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活动度、治疗效果等。同时,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等疾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也会升高,可辅助医生评估病情。

类风湿关节炎严重不严重、治疗后效果好不好、病情有没有得到控制,除了通过关节症状判断外,就要看血沉与C反应蛋白的水平了。对于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血沉与C反应蛋白应该是做的最多的检查了,病情严重时,每周或每2周就需要做一次,病情稳定时,也需要每3月做一次。

三、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药物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手段。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可能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确保药物剂量调整合理,避免不良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开始服药前必须接受肝肾功检查,服药后2周内再次复查,如无异常,可以逐渐拉长复查期限,每月1次,每3月1次等;若存在异常则需要短期内多次复查。

四、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抗ccp抗体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对于类风湿的早期诊断、鉴别误诊及预后判断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对特殊人群特殊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复查项目之外,临床上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叮嘱进行其他的复查项目,如怀疑合并有结核感染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T-spot检查,怀疑具有乙肝病毒传染性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HBV-DNA检查等等。

Tags: 类风湿患者复诊时抽血都要查什么项目?抓住了这5个关键部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