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C Urol:前列腺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后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如何?

来源 2025-04-19 12:19:02 医疗资讯

大多数癌症治疗方法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副作用。对于接受治愈性治疗的癌症患者而言,仔细评估每种治疗方案所涉及的风险和获益尤为重要。这一评估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尤为关键,因为约83%的前列腺癌确诊病例处于局部病变阶段。评估每种治疗选择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主动监测可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低剂量率(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低危和中危局部前列腺癌的众多选择之一。既往研究已就该疗法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提供了可靠证据。然而,在解读有关治疗耐受性的结果时,会出现一个挑战。大多数已发表的数据主要依赖于医生评估的毒性反应,这可能低估了患者对副作用的实际体验。已有研究表明,医生和患者报告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讨论不同治疗方案时,报告患者报告结局的研究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相关信息。

近日,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全面概述LDR近距离放疗的泌尿系统副作用,重点关注患者报告的结局。研究人员假设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LDR近距离放射治疗良好的耐受性,也会体现在本机构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和功能测量结果中。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2000年至2012年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接受LDR近距离放疗的199例患者。用于评估泌尿系统毒性的问卷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丹麦前列腺症状评分(DAN-PSS)。此外,研究还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问卷评估性功能。研究通过尿流率测定评估排尿功能,报告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四分位间距为12–54个月)。患者中位年龄为62岁(四分位间距为57–66岁)。在基线时,大多数患者的尿路症状评分较低,且尿路功能良好。然而,有5名患者的基线IPSS超过20分,表明存在严重的尿路症状。13名患者的尿流率低于10毫升/秒。11名患者的残余尿量大于100毫升,且前列腺体积越大,残余尿量就越多(皮尔逊相关系数=0.269,p=0.021)。由于这些患者属于低危和中危患者,因此很少使用辅助激素治疗。基线时IIEF总评分的中位数为57.5分(四分位间距为28–64分),表明基线时患者的性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IIEF评分均出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4)的恶化。DAN-PSS在1个月和3个月时出现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变化。6个月后,患者报告的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这些评分在12个月时恢复至基线水平。在尿流率测定中,直至18个月的各个时间点,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排尿后残余尿量仅在1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与基线相比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与尿流率测定评估的排尿功能之间存在轻微差异。

 

症状评分、尿流率及排尿后残余尿量测量值相较于基线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该研究结果表明,LDR近距离放疗是局部前列腺癌的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虽然许多患者会出现相对较快消退的急性副作用,但存在长期副作用的小风险。在制定治疗决策时,应与患者充分讨论这一风险。

原始出处:

Mäkelä L, Mikkola A, Pétas A, Visapää H. Urinary function, sexu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prostate low-dose-rate brachytherapy: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C Urol. 2025 Feb 28;25(1):40. doi: 10.1186/s12894-025-01718-6. PMID: 40022028; PMCID: PMC11869719.

Tags: BMC Urol:前列腺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后的排尿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如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