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小时候,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于是牛奶、奶酪、酸奶、黄油……各种乳制品也陆续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在当今“乳制品自由”时代,牛奶泡麦片、酸奶拌坚果、芝士焗土豆、黄油炒蘑菇,花样组合层出不穷。乳制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B族,还是补钙的“天选之品”, 俨然成了很多人餐桌上的“营养顶流”。 但问题也来了:吃得多,是不是就一定更健康?
近期,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大型前瞻性研究[1]就发现,乳制品可不是“一碗水端平”地造福健康。非发酵乳制品(如牛奶)以及奶酪,摄入过多竟然与2型糖尿病(T2D)风险上升有关;而发酵乳制品(包括酸奶和酸奶乳)、奶油和黄油这些听起来更“罪恶”的乳制品,却和T2D风险降低挂上了钩。

乳制品有好也有“雷”

当研究人员控制了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其他膳食因素之后,结果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乳制品的“糖尿病影响力”并非一视同仁。

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牛奶“多喝”未必就是“多健康”。

不过,画风很快就变了。在一众乳制品中,发酵乳制品(如酸奶、酸奶乳)、奶油和黄油显然“站对了健康的阵营”,展现出潜在的保护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大多数乳制品与T2D之间的关联在性别间并无显著差异,男女“平等受影响”。但奶酪却是个例外,它对男性格外“不友好”——奶酪与T2D风险上升的关联仅在男性中显著,女性则未观察到相同趋势。这一结果提示,在未来的饮食建议中,或许应考虑性别差异对乳制品代谢的调节作用。

代谢组学揭开乳制品的“健康密码”
要想弄清楚乳制品与T2D风险之间的关系,仅靠问卷获取的“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显然还不够,于是研究人员决定从人体血浆中寻找“蛛丝马迹”。
通过对乳制品代谢组学分析发现:
-
非发酵乳制品(牛奶)关联45种代谢物,其乳糖/脂类代谢物增加与抗炎物质减少可能促进胰岛素抵抗;
-
发酵乳制品(酸奶)关联48种代谢物,或通过肠道菌群及能量通路降低T2D风险。
-
奶酪涉及12种代谢物,特定神经酰胺或干扰糖代谢;
-
奶油与27种脂类代谢物相关,鞘磷脂类影响细胞功能;
-
黄油关联46种代谢物,脂类代谢兼具促能量与保护性作用。

最终,当研究者将这五种乳制品的代谢谱“拼图”拼在一起时,发现了一个颇具意义的事实——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代谢物能同时关联所有乳制品类型。每一类乳制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代谢“指纹”,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互不雷同。
这一发现传达了一个重要信号:乳制品并非一体同源。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在体内引发的代谢反应截然不同,它们对T2D风险的潜在影响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非发酵乳制品(比如牛奶)和奶酪的高摄入量与T2D风险增加相关,男性尤其需警惕;而发酵乳制品(比如酸奶、酸奶乳)、奶油和黄油的高摄入量与T2D风险降低相关。
沉重的癌症“账单”
不过,说到乳制品的“健康账单”,糖尿病还远不是终点。围绕它的另一桩“公案”,早已在公共舆论和科研界持续发酵多年,那就是——乳制品是否会致癌?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的研究者曾联合发表于BMC Medicine的一项涵盖超50万中国人、历时11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显示,更高的乳制品(比如牛奶)摄入量,与更高的肝癌、女性乳腺癌以及淋巴瘤风险有关。

这意味着,乳制品不仅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过程,而且风险在日积月累中逐步累加。
不过,这项研究选择的数据为2004至2008年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阶段,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呢?说到“致癌”这样沉重的命题,我们是否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乳制品?除了肝癌、乳腺癌、淋巴瘤之外,还有哪些癌种与乳制品有关?
在这方面,前列腺癌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来自美国洛马林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大型北美前瞻性队列研究[3],评估了乳制品、钙摄入量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研究共纳入了28,737名基线时无癌症的男性,平均随访7.8年。结果表明,与摄入量较低相比,奶制品(尤其是牛奶)摄入量较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升高。

这意味着,与不喝牛奶的人相比,每日仅喝50g牛奶都会大大提升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但每日喝150g和300g牛奶的人,罹患前列腺癌风险的区别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牛奶的脂肪含量似乎并非决定前列腺癌风险的“罪魁祸首”。研究比较了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发现两者对风险的影响差异不大。

至于具体机制,研究团队还排除了“钙摄入过多”这一解释。他们推测,酸奶与前列腺癌关联较弱或是因为这一类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某些活性成分,从而打破这种关系。而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性激素成分,才是推高前列腺癌风险的关键因素。因为高达75%的泌乳奶牛是在妊娠期,分泌的牛奶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激素,而这类激素正是影响前列腺组织增生与肿瘤发生的重要“幕后推手”。这一机制也可能解释了牛奶与女性乳腺癌风险升高之间的潜在联系。
本研究的主要负责人Gary Fraser教授建议,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的男性,请“谨慎”饮奶,建议用豆奶、燕麦奶、腰果奶等非乳制饮品来代替牛奶。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实在担心增加癌症风险的话,也可以优选酸奶等~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以后不敢吃乳制品,尤其是牛奶了?” 当然不是。本篇内容并不是要“打倒乳制品”,而是提醒我们:选择乳制品也要“讲究门道”,别盲目迷信“白白的就是健康”。
仍需指出的是,这三项研究均不能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