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World J Urol:前肾肿瘤腹腔镜下经腹膜后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来源 2025-04-13 12:09:41 医疗资讯

肾部分切除术(PN)于1887年首次开展,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重要外科手术。根据当前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和欧洲泌尿外科协会的指南,PN是切除cT1a期肿瘤(<4 cm)的标准选择,对于孤立肾或单功能肾、双侧肿瘤或已有慢性肾脏病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强烈推荐的治疗方式。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不同,PN的目标不仅是切除异常组织,还要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功能,这包括残余肾组织的重建,并且其并发症类型与RN不同,例如尿外渗、尿囊肿形成或瘘管形成。从肿瘤学角度来看,与RN相比,PN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相似,但局部复发率略高。

关于接触患瘤肾脏的途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最初由温菲尔德(Winfield)等人于1993年描述为经腹腔入路,其优点在于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熟悉,且手术操作灵活多变。此外,由于皮肤表面广阔,端口放置也更加容易。1994年,吉尔(Gill)等人证明了腹膜后入路的可行性,该入路的优点是能够更直接地接近肾动脉,无需移动结肠,这对于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更快恢复的患者可能更有利。另一个潜在的好处是,腹膜后空间可能有助于压迫止血,并防止尿液与腹膜接触引起的并发症。对上述两种入路的比较显示,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此外,RLPN的失血量更低,而肾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放手术率和切缘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然而,上述报告中RLPN的结果是在适当选择的患者中获得的,这些患者大多患有后肾肿瘤。不出所料,肿瘤位置在入路选择决策过程中似乎起着重要作用,鉴于后腹腔空间有限,其操作灵活性较差。前肾肿瘤似乎对后腹腔入路构成了手术挑战,这可能是该入路仅在某些高容量泌尿外科中心得到采用的原因。

为了探究RLPN治疗前肾肿瘤的可行性和结果,近日,来自土耳其、希腊、奥地利多国的研究人员比较了经腹腔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TLPN)和RLPN治疗前肾肿瘤的术中、术后及病理结果。

 

 

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两家不同中心401例因前肾肿瘤接受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LPN)患者的数据,包括经后腹膜和经腹腔两种入路。研究人员评估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特征、术中、术后及病理数据,并将74例TLPN病例与74例RLPN病例按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和PADUA肾肿瘤评分进行1:1配对,然后根据上述参数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在临床数据和肿瘤特征(包括配对参数)方面相似。两组的中位手术时间相似(RLPN组115分钟 vs. TLPN组110分钟,p=0.235),其中特定步骤的时间也相似(RLPN组20分钟 vs. TLPN组22.5分钟,p=0.283)。两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相似(RLPN组6.8% vs. TLPN组10.8%,p=0.384)。TLPN组的中位出血量统计学上显著高于RLPN组(150毫升 vs. 50毫升,p<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残留率方面均无差异(RLPN组9.5% vs. TLPN组12.2%,p=0.144;RLPN组6.8%,TLPN组5.4%,p = 0.731)。

 

接受腹膜后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这些结果表明,在高手术量中心,对于前肾肿瘤,经腹腔和经后腹膜手术均可获得相当有利的结果。因此,肿瘤位置不应被视为考虑RLPN的阻碍因素。

原始出处:

Senel S, Olcucuoglu E, Koudonas A, Uzun E, Polat ME, Gultekin H, Rassweiler J.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and transperitoneal partial nephrectomy in anterior kidney tumors: a two-center matched-pair analysis. World J Urol. 2025 Feb 7;43(1):108. doi: 10.1007/s00345-025-05460-4. PMID: 39918560.

Tags: World J Urol:前肾肿瘤腹腔镜下经腹膜后入路与经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