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面部肌肉会出现“一跳一跳”的情况,严重的甚至“各自为政”,比如“出其不意”的眨眼睛、扭嘴巴、口角向一侧歪斜等,这可能是得了面肌痉挛。
一、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也叫面肌抽搐,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地不自主抽搐。多数患者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根据症状发展的不同,面肌痉挛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其中非典型面肌痉挛少见,绝大多数都是典型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轻症时一般仅局限于单侧眼皮,病情加重或持续发展,则可累及同侧面肌及口角,偶有双侧受累。
二、面肌痉挛的机制及诱因
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通常与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血管压迫有关。目前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
①中枢学说,认为由于血管压迫刺激面神经,诱使面神经核兴奋性增高,同时激活静止突触,引起面肌痉挛。
主要是临近的小脑下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粗大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这部分患者约占80%~90%。
左侧面肌痉挛患者
A. 头颅 MRA 显示迂曲走形的左侧椎动脉(白箭);
B. 头颅 3D-FIESTA 原始图像显示,迂曲走形的左侧椎动脉(白箭)与左侧面神经根部(红箭)关系密切;
C. 术中见面神经伴行的椎动脉(白箭),面神经受压移位;
D. 多平面冠状位重建显示迂曲走形的椎-基底动脉(黑箭);
E. 多平面冠状位重建显示左侧椎动脉于面神经根部(红箭)直接接触,且压迫面神经致其变形移位。
②周围学说,认为由于责任血管的慢性压迫或刺激导致神经轴突脱髓鞘,暴露的轴突间相互接触,导致神经纤维发生跨突触传递,从而引起面肌抽搐。
诱因
-
情绪不稳定
-
面神经炎后遗症
-
压力过大
-
年龄较大
三、面肌痉挛的症状
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
随病情进展,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严重者可引起面部疼痛,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搏动样杂音。少数患者在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短则数秒,长则十余分钟,有间歇期。
-
发病初期,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随症状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
-
疲倦、情绪激动或紧张、面部自主运动(如用力闭眼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入睡后停止。
伴随症状
可能伴随出现头痛、耳鸣、耳聋、听觉过敏、面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
四、面肌痉挛与面瘫
面肌痉挛和面瘫都是面神经的问题,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1.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比如口眼歪斜、不能完成抬眉、鼓嘴等动作。
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症状持续三个月,便可被确诊为面肌痉挛。
2.面肌痉挛的发病时间比较长,病情迁延发展,逐渐加重;而面瘫是突然发病,急性发病。可能在一夜之间,休息起床之后,就出现症状。
3.少部分患者由于面瘫恢复不良,可进展为面肌痉挛。
五、诊断标准
参照《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面肌痉挛(HFS)的诊断标准:
-
多中年以后起病,女性较多;
-
发病早期多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后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及其他面肌,以口角肌肉抽搐最为明显,严重时可累及同侧颈阔肌;
-
紧张、疲惫、自主运动时抽搐加剧,入睡后停止,两侧面肌均有抽搐者少见;
-
少数患者病程晚期可伴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
存在HFS病史、面部阵发性抽动、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可见肌纤维震颤及肌束震颤波。
六、出现下列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初期患者往往只有眼皮间断跳动,很多人没有重视,病情会逐渐发展。一旦出现面部肌肉不受控的无痛性抽动,反复出现、不缓解应及时就诊。
七、面肌痉挛能治愈吗
面肌痉挛很少有自愈的可能。
如果是因为疲劳引起的眼皮跳动,解决这一导火索——休息几天,症状就会缓解从而自愈。
但如果面肌痉挛反复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还是不好,很有可能是脑血管对面神经根部有压迫,犹如电线短路一般,这种是无法自愈的。
八、面肌痉挛的治疗
治疗目标:缓解患者面部抽搐、睁眼困难、嘴歪等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抗癫痫药、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适用范围: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三叉神经为血管压迫者,其它治疗效果差、愿意接受手术者,压迫三叉神经产生疼痛的患者。
操作方法:在乳突处开一骨窗,暴露面神经,找到压迫的血管,将压迫动脉轻分离,用明胶含棉包绕面神经根部,减轻对面神经的压力。
优缺点: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很大程度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可能会引起面瘫、听力障碍、小脑损伤、低颅压等不良反应。
禁忌症: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心、肺、肾脏或肝脏)患者、高龄患者禁用。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
手术后一个月内要注意保暖,减少面瘫的发生。
-
自我调节情绪,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