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 Gastroenterol:炎症性肠病患者全身性类固醇使用和手术率的变化

来源 2024-04-06 19:00:41 医疗资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的特征是结肠和直肠的持续黏膜炎症,而CD与不连续的透壁炎症相关,并伴有胃肠道任何部分的溃疡性病变。目前,IBD的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和6-巯嘌呤)、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维多珠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和Janus激酶抑制剂(如托法替布)。鉴于IBD治疗方式的进展,了解IBD治疗的真实世界应用以及多年来治疗模式的演变很重要。这项来自日本的回顾性队列研进一步揭示了1990-2021年约30年间用于IBD的药物治疗(尤其是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变化,以及生物制剂的可获得性如何影响日本的手术率。

这项回顾性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日本Phoenix队列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1年3月)。纳入199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因UC或CD接受治疗的发病年龄≥10岁的患者。结局指标包括使用的IBD治疗的变化、总累积皮质类固醇剂量、初始皮质类固醇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持续时间和手术率。

共纳入UC患者1066例,CD患者579例。在UC中,无论发病年份,初始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相对稳定;而在CD中,2006年以后发病的患者其发病率有所下降(2006年以前:14.3 ~ 27.8% vs. 2006年以后:6.6 ~ 10.5%)。与生物制剂上市前发病的患者相比,在生物制剂上市后发病的患者中,UC和CD的累积皮质类固醇剂量均较低,仅CD的手术率也较低。

 

这项研究结果发现,自从生物制剂上市以来,IBD患者的皮质类固醇的使用率减少了,并且使用方式更合理了。此外,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会降低手术率,尤其是在CD患者中。

 

原文出处:

Hirayama D, Hyodo S, Morita K, Nakase H. Change in systemic steroid use and surgery rat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Japanese real-world database analysis. J Gastroenterol. 2024 Mar 16. doi: 10.1007/s00535-024-02086-y.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492011.

Tags: J Gastroenterol:炎症性肠病患者全身性类固醇使用和手术率的变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