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膀胱的功能、功能障碍与神经反射区

来源 2024-03-29 14:04:27 医疗资讯

一、功能

膀胱的肌层由平滑肌构成,根据肌纤维的走向可以分为三层,内纵、中环、外纵层,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网络,排尿时它们一起收缩,可产生很高的压力驱动尿液排出,故又称为逼尿肌。

图片

整个膀胱的平滑肌构成了功能合胞体,当某一部位的平滑肌发生动作电位时,平滑肌的兴奋可以迅速传播至全部逼尿肌,从而导致整个膀胱的收缩。

图片

三层逼尿肌最后汇聚于膀胱的颈部,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尿道内括约肌不是随意肌,平时呈收缩状态,所以在平时膀胱颈和尿道内没有尿液。

图片

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的皱褶,称之为嵴皱,所以很容易扩张。当膀胱充满尿时,嵴皱展平,其容量可增加很多,使膀胱内压变化幅度较小。

膀胱容积可由10mL 增加到400~500mL,而膀胱内压只有5cmH2O,说明膀胱具有很大的顺应性。

图片

排尿是膀胱排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膀胱没有尿液时膀胱内的压力约为零。

  • 当尿液贮存至30~50mL 以下时,膀胱的内压力仅增高5~10cmH2O。

  • 当尿量增加到200~300mL 时,膀胱的内压也只有很小的增加,这是因为膀胱具有较大的伸展性。

  • 当尿量增加到400~500mL 时,膀胱内压才会超过10cmH2O,此时逼尿肌会出现节律性的收缩,呈上冲的尖峰。

当膀胱的内压达到70cmH2O 以上时,便会出现明显的痛感以至于不得不排尿。

图片

尿液经过尿道时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机体内为数不多的正反馈之一,其目的是使膀胱将尿液排净。

在排尿期末,尿道海绵体肌收缩可将尿道中剩余的尿液排出体外。排尿时,腹肌和膈肌也协调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协助克服排尿阻力。

二、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会出现下腹部坠胀感,尿频、尿急、尿痛,甚至疼痛可放射到腹股沟区、会阴区或肛门周围。

三、神经反射区

当膀胱功能障碍时,可以通过恢复对应外周肌筋膜(反射区)的功能,改善膀胱的功能(躯体内脏反射)。膀胱的神经反射区见下表。

图片

Tags: 膀胱的功能、功能障碍与神经反射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