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术语
缩写
- 骨肉瘤(OS)
- 骨源性肉瘤,中枢性骨肉瘤,髓质骨肉瘤,硬化性骨肉瘤,亚型成骨细胞肉瘤,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成纤维细胞性骨肉瘤
- 起源于髓内的恶性成骨性肿瘤
- 部位
- 91%在干骺端,9%在骨干
- 注意:骨骺是否受累,骺板不是有效的屏障
- 在75%~88%的患儿延伸到骨骺
- 骨骺的原发骨肉瘤极罕见
- 70%~80%在长骨
- 50%在膝关节周围
- 股骨(40%~45%)>胫骨(16%~20%)>肱骨
- 老年患者其他骨骼受累常见
- 大小
- 快速生长,诊断的时候通常>6cm
- 浸润性破坏性病变,干骺端或者骨干后端偏心部位
- 过渡带宽,没有硬化边
- 骨轮廓通常不扩张;反映了快速破坏的过程
- 密度从溶骨性到致密硬化
- 大多数可见骨基质存在(90%)
- 大部分混合溶骨性/硬化
- 骨样基质:通常比骨密度低,不定形和无组织结构
- 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90%)
- 软组织肿块可以包含肿瘤骨
- 骨膜反应:侵袭性
- Codman三角,骨膜中断,日光放射
- 罕见的跳跃性转移:在同一部位或者临近骨质不连续的病灶
- 临近淋巴结转移可以包含肿瘤骨
- 肺转移可以钙化
- 很少合并自发性气胸
- 化疗后平片拍摄通常显示肿瘤扩大
- 化疗后软组织肿块缩小,肿瘤骨成熟,随着肿瘤骨的成熟骨体积增大
- 可以更好的定义骨基质,但是一般不需要
- 少见形式(皮质内OS)在CT上更好定义
- 软组织肿块可见,伴随低密度坏死
- 肺转移分期所需
- 骨在所有序列都是低信号
- 比起平片或者CT明显显示的钙化基质,MR可以显示更多低信号的骨样区域
- T1:非骨样部分信号等同于肌肉
- 液体敏感序列(通常是脂肪饱和序列)
- 异质性增加,高信号软组织肿块和骨肿瘤
- 瘤周水肿,在骨和软组织都有,可能会夸大肿块的大小
- 骨髓和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
- 区分活性区域和低信号坏死区域
- 骨扫描显示
- 同一骨或者相邻骨的跳跃性病变
- 假设病变直径至少1cm
- 其他部位骨转移
- 可以显示骨化的淋巴结或者肺转移
- PET/CT:可以作为预后的指标
- 化疗前和后的高摄取值(SUV)提示较差的无瘤生存期
- 化疗后病变糖酵解(TLG)升高与病变预后差相关
- >90%肿瘤坏死伴SUV降低
- 一例研究显示在9/20例OS患者的治疗期间PET/CT至少有一次是有效的
- 与肿瘤外科医师联合规划
- 仅仅穿过一个肌筋膜隔室
- 穿刺针轨迹将被切除,所以不要污染手术重建所需要的组织
- 获得细针抽吸物和粗针样品
- 确定活检是有代表性的活性组织
- 避免成熟骨基质/坏死区域
- 最佳影像方案
- 常规诊断依靠平片
- CT应该被用来评估肺转移并且经常用来做影像引导活检
- MR增强用来病变定位评价和活检/制定手术计划
- MR用于首次化疗后的再分期
- 体格检查提示其他系统疾病时,骨扫描或者PET/CT用来评估其他转移灶
- 高度侵袭性病变,一般见于骨干,也可以见于干骺端
- 可以引起明显的反应性骨形成,很像OS的硬化
- 尤因肉瘤的硬化只在骨中发现,软组织肿块中没有;与OS鉴别
- 骨形成肿瘤多发生在脊柱后部
- 偶尔高度侵袭性甚至恶性,很像OS
- 病因
- 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和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的遗传易感性
- 遗传学
- 无特异性易位或者其他结构改变;特定染色区域的反复受累
- 高度间变性,多形性,包含多种细胞类型混合存在
- 上皮细胞,浆细胞,小圆细胞,巨细胞,梭形细胞
- 必须识别骨样组织以进行诊断
- 不同数量的软骨和(或)纤维组织
- OS组织学细分为成骨细胞样(50%),软骨母细胞样(25%),和成纤维细胞样(25%)
- 影像表现和预后与组织亚型不直接相关
- 最常见的体征/症状
- 非特异性深部疼,持续不断
- 柔软的肿块,功能受限
- 5%~10%病理骨折
- 年龄
- 常见于11~20岁(75%发生在<25岁的年龄)
- 老年人群通常易继发OS
- 性别
- 男>女,3:2(老年人群性别差异不明显)
- 流行病学
- 最常见的非血液系统原发肿瘤【人群发生率(4~5)/1,000,000】,仅次于骨髓瘤
- 儿童/青少年常见恶性骨肿瘤
- 占所有活检的原发骨肿瘤的15%
- 所有类型的OS的85%
- 如果未经治疗通常是致命的(快速血液传播)
- 5%~10%有肺转移灶
- 肺>骨和淋巴结转移
- 预后相关
- 初始肿瘤分期(大小、分级、转移)
- 对初始化疗的反应
- 切除的完全性
- 如果仅仅是广泛切除的治疗,致死率80%~90%
- 强烈暗示在大多数病例中亚临床肺微小转移灶的频繁出现
- 如果患者化疗效果好(>90%肿瘤坏死),多方面治疗可使得60%~80%患者获得无癌生存期
- 化疗效果不好(<90%肿瘤坏死),如果术后治疗不改变,生存率<15%
- 如果化疗方案适当改变,生存率会提高
- 局部复发或者全身转移通常在2年内发生;需要长期监测
- 即使影像看不到,也要假设全身病变存在
- 最初的治疗和化疗±放疗
- 广泛切除;如果可行,保留肢体
- 术后化疗
- 如果切除肿瘤边缘不净,术后需要放疗
- 如果出现全身病变
- 如果肺转移数目有限则切除
- 术前加强化疗
- 次优的组织学反应(<90%坏死)需要术后化疗强度的改变和提高
- 如果化疗中转移进展,可以留下原发肿瘤
- 治疗前双相FDGPET在预测治疗的组织学反应方面有效
- 溶骨性浸润病变最初可能会被忽视
- 软组织肿块内的肿瘤骨病理上是OS
- 可以帮助鉴别OS与尤因肉瘤,有明显的反应骨形成,但是仅仅指骨的病变,而不是软组织
- 在受伤后3~8周,骨化性肌炎有相似的无组织无定形骨形成
- 在最初的化疗后,OS在平片上可能有增大的表现
- MR评价是必须的
- 可触及的肿瘤部位的测量标记(用于外科规划)
- 确定病变所有维度的测量和侵犯肌肉/间隔
- 神经血管受累
- 骨骺受累
- 关节内受累(19%~24%)
- 任何已知的保留肢体措施
- 同一部位或者临近骨的跳跃转移(<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