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日,重庆市卫健委的一封答复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该答复函就重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龚致平代表《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减轻基层医务工作者压力的建议》作出答复。
答复函明确,针对代表提出的“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容错纠错机制”建议,因医务人员行业特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强调研,进一步论证建议的可行性。

而这一答复函也揭开了医务人员执业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容错率低、纠错容错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舆论的广泛讨论。

No.1
一封答复函打开了
如何帮助医护人员减负的新视角
重庆市人大代表、长寿区中医院党委书记龚致平在此前接受相关媒体时表示,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的服务行业工作人员,从事着高风险、高奉献、高脑力劳动的工作,要面对个体化差异越来越大的患者、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疾病和社会大众越来越高的期望,任务量大、精神压力大。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人员除肩负常规病人收治任务外,还须承担或参与流调溯源、人员排查、核酸检测、患者救治、疫苗接种、院感防控等疫情防控工作,大多数医务工作者都实行的是“5+2”“白+黑”工作模式,压力可谓越来越大。为此,他有三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基层的一些医疗工作者长期处于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状态,如果有关部门不加区分地用‘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会导致基层医疗工作者身心疲惫、进退失据。”龚致平表示,对基层医疗工作者既要严管,又要宽容和关爱,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风气导向和干事氛围。
二是落实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用于政策性亏损补偿。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健康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尤其是定点救治医院、后备救治医院或有确诊病例的医院,可以考虑预拨一定比例的医保基金,减轻医疗机构经济运行压力;完善医务人员的社会保障、薪资待遇和职称晋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加强心理疏导。将医务人员列为重点干预的人群,针对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注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试,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加大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引导医务人员培养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避免心理问题引发严重后果。
而随着答复函的公布,龚致平代表的三点建议也被更多的人看到,是否可以建立医务人员容错纠错机制,能否在制度、标准化层面给医务人员减负,这些问题被放在了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讨论。
No.2
要不要建立?怎么建立?
医务人员容错纠错机制为何“落地难”?
通过微博评论,我们可以得知,针对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容错纠错机制,网友们普遍表示支持。

但是,一个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而针对医务工作这样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其中,有3个难点亟待解决。
如何定义“容错纠错机制”?
“作为医务工作者,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如何界定容错纠错机制的定义是‘机制’落地的第一个关键点。”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他表示,如果容错纠错机制作为给予医护人员们一个试炼、试错机会存在,那么在院内实习、规培阶段这一“功能”已经可以实现了。
而如果定义为一种常规机制,如何定义“错”,又是如何“容错”,怎样“纠错”这些细节问题不仅仅是相关部门下达一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要深入到基层进行大量调研。
同时,如果涉及到试点和后续的多省市推行,那么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各医疗机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何明确“错”的边界?
正如重庆市卫健委答复函中所写的,医务人员行业具有特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定义“错”的边界,成为了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施行的又一座难过的“火焰山”。
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说:“我们这份工作承载了太多人的情感与希望,在面对病患和病患家属时,很多时候要‘讲情’而非‘说理’,作为一名从业者,我当然希望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的建立健全,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但是从一线的工作经验上来说,这个机制的可操作性有待考证。”
不仅仅是敏感的医患关系问题,在医务工作中,突发情况、特殊状况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定是不是医务工作者的错,如何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医疗突发情况等问题,远比如何分类什么“错”可容、可纠,什么“错”必须采取处理行动更难界定。
如何协调“标准落实”与“机动管理”之间的关系?
基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情,我国各地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各有不同,因此,如何将标准落实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如何协调“标准”与“机动”之间的关系成为提议落实的一道难关。
专业人士指出,尽管随着我国持续深化医疗改革各项行动、工作的逐步落实,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然而东部发达地区及北上广地区整体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还是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在技术、设备、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机制的建立,目的是服务医务人员,给医务人员减负。因此,贴合医务人员群体情况的机制才是有效的机制,各项政策机制的建立应该本着这一原则,不要盲目建立一个所谓的‘好机制’,我们要明确,好的机制不适用于服务群体,它就是一个无效机制。”一专业人士指出。
No.3
答复函“走红”
释放出3个积极信号!
在这场由答复函引发的舆论大探讨中,有一个问题备受关注,答复函中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回复“将加强调研,进一步论证建议的可行性”这一答复到底意味着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网友们各抒己见,而这一答复背后释放出的3个积极信号,也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
医务人员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
无论是提议从龚致平代表的采访中还是卫健委的答复中,我们不难看出,通过疫情的洗礼,医务人员的付出被更多的人看见了。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建立健全将更加贴合医务人员的需求,如何让医务人员受益成为新机制建立的重要考量因素。
舆论的放大器功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在这次答复函走红的过程中,舆论的放大器功能功不可没,在信息时代,各类消息通过网络、新媒体渠道不断传播,而传播、讨论的过程,就是舆论将事件逐步放大的过程。
各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护工作者,如果能做到善用“放大器”,那么舆论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向人性化、重视职业感受的方向良性发展。
深化医疗改革成效得到进一步验证
业内人士指出,深化医疗改革不仅仅要平衡全国的医疗资源、提升全国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执业幸福感也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重庆市卫健委的答复函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我国深化医疗改革从机制建立、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考虑和实践,体现出医改工作的严谨性和实践精神。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只有好的政策落到实处,好的机制持续、良性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负”目标。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