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虽然已经进入初秋,但是炎夏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当下的气候特点是偏湿,加上夏季吹空调、喝冷饮等行为使身体积累了湿气,使脾胃受寒,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湿气与寒在一起,成为湿寒;与热在一起,成为湿热;与风在一起,成为风湿;与暑在一起,成为暑湿,所以,如果不及时祛除体内湿气,形成湿病,会困扰人一生!早秋阶段的养生,重点就在祛湿!
身体湿气重具有哪有表现呢?
1、长期便溏
我们说体内湿气正在侵蚀身体,便后黏在马桶上用水冲不干净,也就是体内湿气重的症状之一。
2、舌苔厚腻
这也是湿气重的典型症状之一,还在身体未出现不适感时就会表现出舌苔厚腻,以清晨起床后尤为明显。
3、小便混浊
中医认为,女性白带过多,小便混浊,阴部瘙痒等都是需要化湿来中和湿邪症状。
4、胸闷腹胀
伴有饭量减少、口渴不想喝水、倦怠乏力、口淡、无食欲都是湿气重表现在消化功能方面的反应。
5、关节酸痛
湿气侵蚀到全身关节,就会出现血液循环不顺畅,导致四肢关节痛,弯曲不利有沉重感。
6、头昏
发热、怕风、流鼻涕等都是湿症表现,此时最好要祛湿健脾,头昏症状才会消失。
生活中哪些习惯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
1、久静积湿
长期懒惰不动的人,身体越是堆积过多的湿气,还会引发一些疾病。平时要养成快走、骑车、跑步等有氧运动的习惯。这样可以加速体内湿气排出。
2、久坐伤身
长时间久坐,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记忆力就会下降,还会加重全身无力。引起头痛、脖子僵硬等症状。
3、饮酒助湿
酒精饮品尽量少碰,酒入愁肠愁更愁,要切忌饮酒助湿。
4、生冷易湿
喜欢吃寒性食物的人,容易招致外邪入体,所以我们在炒菜时,都会用姜葱蒜来减轻一些寒性食物的寒性表现。
5、少眠助湿
睡眠不足,其实可能是脾虚表现。每晚23点前应就寝,每日还要增加一些体育锻炼,帮助夜晚睡眠质量提高。
6、重口味加重湿气
过咸、过甜都会导致消化功能代谢紊乱,出现胃肠道的闷胀感,出现炎症。
教你几招,祛除体内的湿气
第一招:拔罐祛湿
拔罐可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对操作方便,很适合在家中养护身体,祛除湿气。
第二招:穴位贴敷
亚健康的人群可以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冬病夏治。这一方法温和不刺激,晚一贴,早一撕,简单方便。通过穴位经络,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经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生姜能够祛湿,但是添加了酵素和发酵姜根粉做穴位疗法,效果最好。
第三招:运动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四招:泡脚祛湿
泡脚可以促进人体脚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脚部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泡脚可以「引气下行」,引导阳气到足底、助眠强身,也有发汗排湿气的作用。
实行方式很简单,睡前泡脚以38~45℃浸泡约20分钟即可。而在泡脚的时候,加点“料”一起泡脚,祛湿养生效果更佳!
泡脚时,可以加点花椒、生姜、白醋、艾叶等都是不错的祛湿方法。
猜你喜欢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