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 正文

新型检测设备可在4分钟内出结果,​​同时感染两种变异株或发生基因重组丨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来源 2022-02-13 13:20:15 疾病防控

若放宽防疫限制,或导致一年内新增200万死亡病例

来源:China CDC Weekly

近日,发表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当前中国这种基本没有疫情的国家而言,如果放宽防疫限制措施,可能会在一年内出现超过2.34亿感染病例和200万死亡病例。

研究人员构建了跨地区流动动力学模型,以评估人口流动与新冠大流行的关系。利用英国和智利的研究来计算当前疫苗的基线效力,结果显示,抗感染、抗症状性疾病和抗死亡的基线效力分别为30%、68.3%和86%。

同时感染两种新冠变异株或发生基因重组

来源: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近日,发表于《新发微生物和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的一项研究,报道了感染两种新冠变异株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发生了不同突变株间的基因重组事件。

研究人员强调,合并感染和重组的事件可能并不罕见,而近期也有其他研究报道不同新冠变异之间存在的合并感染和重组事件,应持续实施非医疗干预措施,并单独隔离感染不同病毒变异的患者,以防止出现新的重组病毒。

世界首个“人类故意感染新冠”试验结果公布

来源:Research Square

2月1日,发表于预印本Research Square的一项研究,挑选了低风险的健康年轻人群,故意让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精准测量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病毒动力学、人体免疫反应、传播动力学、感染情况等。

在全部的36人中,有18人经过PCR检测证实感染,即50%的志愿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试验中的感染率达到了50%-70%的目标感染率,且该模型被证明比自然感染有着更高的暴露率。

新冠病毒与人共有序列是新冠重要致病因子

来源:EbioMedicine

2月3日,发表于EbioMedicine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存在5段与人基因组中完全相同的序列,命名为HIS,这些序列在在159258个新冠病毒基因组中保守。

生信分析发现新冠病毒HIS位于人基因组增强子位点且可能是病毒源miRNA。此外,非典病毒等其他6种人类冠状病毒都存在与人类基因组完全相同的短序列。

新冠重症死亡患者大脑中出现阿尔兹海默症样特征

来源:Alzheimer's & Dementia

2月3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病例的脑部出现了异常变化:脑细胞中积累了异常数量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斑块,而这些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典型特征。

研究人员对10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脑部进行了研究,发现控制钙进入脑细胞的蛋白质兰尼碱受体存在缺陷。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有缺陷的兰尼碱受体与一种名为神经原纤维缠结的tau积累存在关联。这项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的大脑中也存在大量的神经原纤维缠结。

新型超高灵敏度新冠检测设备可在4分钟内出结果

来源: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月7日,发表于《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种分子机电系统,该系统由与柔性单链DNA悬臂结合的适体探针组成与自组装的刚性四面体双链DNA结构相连接,对生物流体中的蛋白质、小分子、离子和核酸进行超灵敏和特异性检测。

将用于检测新冠病毒的机电生物传感器安装到一个集成的便携式原型设备中,并表明它在33名新冠患者的所有鼻咽样本中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检测到了病毒的RNA,且在54个阴性对照中没有一个被检测到,不需要RNA提取或核酸扩增。

新冠感染者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比常人高55%

来源:Nature Medicine

2月7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新冠肺炎的人在感染后的第一个月到一年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分析了包括所有年龄和种族的女性和成年人在内的数据。对这些人长达一年的心脏健康状况跟踪发现,心脏病的发生率比那些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高4%。与没有任何感染的对照组相比,新冠肺炎感染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增加了72%,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了63%,中风的可能性增加了52%。

有症状的新冠感染康复者中和抗体反应时间可长达480天

来源:Nature Microbiology

2月7日,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的一项研究,测量了214名新冠康复者在疾病发作或实验室确认后1~480天(d.a.o.)内收集的411个连续血浆样本的nAb滴度。

结果显示,抗RBD IgG和MN滴度在~120 d.a.o 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在91.67%的恢复期患者中发现nAb反应显着降低。但大多数恢复期患者的抗RBD IgG和MN滴度,在400-480 d.a.o仍可检测到;在330–480 d.a.o.时,在14.41%的轻度感染者和50%的无症状感染者中发现了无法检测到的中和活性。

抗病毒药物组合可高效应对新冠

来源:Nature

2月7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正在开展抗新冠病毒临床试验的核苷酸药物布雷奎纳(brequinar)与瑞德西韦(remdesivir)或新冠口服药莫纳皮拉韦(molnupiravir)结合使用,可抑制人类呼吸细胞和小鼠体内的新冠病毒,而且药物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有效。

研究人员假设,将布喹那与核苷类似物结合,可“协同”产生更有效的抗病毒效果,并在肺细胞和小鼠中进行了测试,发现这些组合对多种新冠病毒毒株非常有效。

三价鼻子喷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更广泛、更持久

来源:Cell

2月8日,发表于《细胞》(Cell)的的一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对一种经鼻接种的三价腺病毒新冠疫苗进行了评估。

研究表明,该疫苗能够有效避免新冠病毒突变所致的免疫逃逸;在局部和全身中和抗体、T细胞免疫应答和提高粘膜固有免疫方面都好于肌肉接种疫苗;此外,在动物模型的临床指标中,更能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病毒脑分布和肺损伤,能显着提高感染小鼠的生存率。

解析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结构为广谱抗新冠抗体设计和研发提供新思路

来源:Science

2月8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一项研究,解析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分别结合人受体ACE2和广谱抗新冠抗体JMB2002复合物的高分辨冷冻电镜结构,阐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迅速和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治疗抗体JMB2002全新的作用机制,为广谱抗新冠抗体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Tags: 新型检测设备可在4分钟内出结果,​​同时感染两种变异株或发生基因重组丨新冠研究一周进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