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监管/ 正文

胱氨酸症

来源 2023-06-29 15:30:40 医疗监管

疾病分类  先天性代谢异常 氨基酸/有机酸代谢异常


  病因


  胱氨酸症是一种溶小体贮积症,因第17对染色体短臂13位置(17p13)的CTNS基因发生缺损,导致将胱氨酸(cystine)携出溶小体的运输酶(transporter)功能异常,使得胱氨酸堆积在细胞的溶小体上,进而造成组织及器官的病变。


  症状


  一、  肾病变型/幼儿型


  患者在初生的头几个月通常无症状,但到了6至9个月大时即渐渐出现厌食、呕吐、多尿、生长迟缓的情形,并出现肾脏等器官的病变。肾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范可尼氏症候群。


  范可尼氏症候群(Renal tubular Fanconi syndrome):


  常于婴儿6个月大时发生,因肾小管无法对水份、电解质、重碳酸盐、磷酸盐、钙、肉碱、葡萄糖及氨基酸等分子进行再吸收,而出现多尿、剧渴、脱水甚至酸中毒等症状。


  电解质及氨基酸等分子的流失,将使患者并发多种病症;包括:(1)低磷酸盐佝偻症;常造成患者走路时的疼痛。(2)血钙过低;造成手脚抽搐,严重偏低时将妨碍心脏的正常传导。(3)偶有低血钠及低血镁的情形发生。(4)骨龄会较实际年龄落后。


  因肾丝球的逐渐损坏,而出现严重的生长不良及肾丝球过滤率的逐渐减少,10岁左右即可能发生肾脏衰竭。


  角膜胱氨酸结晶体(Corneal cystine crystals):


  患者常在2-3岁时出现畏光的症状,经角膜检查,可发现眼睛角膜的胱氨酸结晶体(corneal crystals),也可在1岁之前发生。未经治疗的肾病变型患者在16个月大后常可发现此一表征。


  此外常出现视网膜病变(Peripheral retinopathy)、反覆的角膜损伤(Recurrent corneal erosions)、视觉敏锐度变低等表征。有些幼年即发生眼睛病变的患者甚至会导致失明。


  生长迟缓:


  通常在六个月大时发现


  内分泌失调:


  可能出现甲状腺低下、脑下垂体性腺功能及胰岛素分泌失调等。


  其他:


  智力正常,但在疾病后期可能出现脑萎缩及神经学上的病变。


  二、  中间型/青少年型


  肾脏病变的症状较为轻微,发生时间也较晚,通常在6-8岁时发病。


  三、  非肾病变型/成人型


  此型的病征为眼睛及骨髓上有胱氨酸的结晶体,通常只会出现畏光的症状。


  诊断


  可运用胱氨酸蛋白质结合技术(cystine binding protein assay),检测血中白血球的胱氨酸(cystine)浓度;肾病变型/幼儿型的数值常为正常人的50-100倍。此一检测技术也可用于检测纤维组织、结膜组织及肌肉等细胞内胱氨酸浓度。亦可于怀孕的前三个月可从皮肤、羊水细胞或绒毛膜所培养的纤维组织细胞,进行产前诊断。


  治疗


  药物治疗


  研究发现半胱氨酸(cysteamine bitartrate,药品名为Cystagon)的药物治疗,为胱氨酸症的治疗方式,此一游离态的硫醇类物质,能自胱氨酸结构物中溶解出90%以上的胱氨酸细胞,将能有效控制肾病变型患者的病程进展。


  长期的积极治疗,可避免或延缓肾脏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并能溶解出肌肉组织中堆积的胱氨酸,以减轻症状,增进患者生长发育的情形。


  诊断后,应尽快提供治疗;若能于出生后一个月内即开始进行,常能获得的治疗成效,并有助于肾脏的生长,避免肾功能的恶化。长期治疗发现,虽然无法治愈疾病,但可显著地避免患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在副作用上可能出现恶心及呕吐,但可能是因药物带有不悦的气味跟味道所致;最近研究建议可搭配使用胃肠用药─omeprazole,以改善肠胃上的不适。


  但需注意的是,口服半胱氨酸的药物治疗,并无益于改善角膜胱氨酸结晶体,因此建议患者可使用半胱氨氢溴化物(Cysteamine hydrochloride)眼药水,能于数月内减轻角膜胱氨酸结晶体,数週内减轻眼睛的畏光;而戴深色或太阳眼镜,也能减少日光照射所带来的畏光问题。


  主要的治疗目标是补充因肾脏病变所造成的电解质、氨基酸等物质的流失,包括水份、钠、钾、磷、钙、镁、维他命D…等,其摄取的量须根据患者的状况而定,并宜定时监测以达身体所需。


  若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脑下垂体性腺功能等相关的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则可接受相关的内分泌药物治疗。

Tags: 胱氨酸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