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你是否曾在刷牙时偷懒,心想“少刷一次也无妨”?你是否认为牙龈出血只是“上火”,不必大惊小怪?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么今天这篇科普文,或许会彻底改变你对口腔健康的认知。
最近一项发表于《Neurology Open Access》的研究指出:牙周病不仅伤牙,更与脑部小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显著增加脑白质损伤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换句话说,你每天对待牙齿的态度,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你的大脑健康。
从口腔到大脑:一条被忽视的健康通道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里的“病”不仅仅指消化道感染,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支撑牙齿的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韧带。从轻微的牙龈出血(牙龈炎)到严重的牙槽骨破坏(牙周炎),都属于牙周病的范畴。据统计,美国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患有牙周病,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70%。
什么是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顾名思义,是指大脑中微小血管的病变。这些血管虽然“小”,却承担着大脑深部白质和灰质区域的血液供应。一旦受损,会导致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 和腔隙性梗死等影像学改变。这些都是中风、认知障碍甚至痴呆的前兆。
一项揭开“口-脑关联”的重要研究
这项由 Meyer 等人于2025年发表的研究,利用了“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ARIC)”的数据,对1143名参与者进行了长期追踪。所有参与者在1996-1998年间接受了口腔健康检查,并在约15年后(2011-2013年)接受了脑部MRI扫描。
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
牙周病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
与口腔健康者相比,牙周病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体积(WMHV)显著更大。具体来说,WMHV的中位数百分比在牙周病患者中为2.83%,而健康组仅为2.52%。 -
牙周病与最高程度的脑损伤显著相关
研究人员将WMHV分为四个等级,发现牙周病患者落入最严重等级(Q4)的风险比健康组高出56%(调整后OR=1.56)。这意味着,牙周病是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与脑微出血、腔隙性梗死的关系不显著
尽管牙周病在未调整其他因素前与脑微出血和腔隙性梗死有关,但在考虑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这种关联不再显著。这说明,牙周病对大脑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白质病变这一路径实现。
为什么牙周病会伤脑?炎症是“幕后黑手”
你可能会问:口腔里的问题,怎么会跑到大脑里去?
答案在于两个字:炎症。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局部感染,但它引发的炎症反应却是全身性的。口腔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触发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这些因子随血流遍布全身,包括大脑。
它们如何伤害脑血管?
-
破坏血管内皮
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增加血液黏稠度
慢性炎症状态下,血液更容易凝结,形成微血栓。 -
影响脑小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
大脑小血管对血流变化非常敏感,长期炎症可导致其调节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缺血性损伤。
不只是大脑: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事实上,牙周病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相关:
-
心血管疾病:牙周病患者心脏病风险增加19%,65岁以上人群风险更高达44%。
-
糖尿病:牙周病与血糖控制不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
早产与低体重儿:孕妇若患有严重牙周炎,早产风险显著上升。
可以说,口腔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而牙周病则是镜子上最常被忽略的裂痕。
我们该如何行动?从今天起,认真对待你的牙齿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问题,更在于指明方向:口腔健康是可干预、可改善的!
以下是你可以立即开始的行动:
-
每天刷两次牙,每次至少两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注意清洁牙龈与牙齿交界处。 -
使用牙线或冲牙器
牙缝是牙菌斑的“重灾区”,光靠刷牙远远不够。 -
定期洗牙与口腔检查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及早发现并处理牙周问题。 -
戒烟、控糖、管理血压
这些不仅是血管健康的基石,也是口腔健康的关键。 -
出现以下症状,及时就医
-
刷牙时牙龈出血
-
牙龈红肿、疼痛
-
口腔异味持续存在
-
牙齿松动或移位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如口腔与脑部检查时间间隔较长),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如果通过改善牙周健康,能够降低脑小血管病的风险,那将是一种简单、经济且非侵入性的公共卫生策略。
研究人员呼吁未来开展干预性研究,验证“治疗牙周病是否真能减少中风与痴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刷牙”会被写进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中。
我们每天都在为健康投资:运动、控糖、低盐饮食、定期体检……现在,是时候把“认真刷牙”和“定期看牙”也加入这份投资清单了。
记住:每一次刷牙,不只是清洁牙齿,更是一次对大脑与心脏的守护。 从今晚开始,不妨多花两分钟,给你的牙齿和你的大脑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Meyer et al. (2025). Periodontal Diseas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Volume. Neurology Open Access. doi:10.1212/WN9.000000000000037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