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纳布啡发生事故案例来了

来源 2025-11-07 12:12:21 医疗资讯

盐酸纳布啡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它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κ受体和部分阻断μ受体来发挥镇痛作用,具有起效快(2-3分钟)、持续时间长(约5小时)的特点,且呼吸抑制的副作用较轻,成瘾性相对较低。

图片

基于这些特点,纳布啡已经成为临床常用辅助镇痛药物。无论是年老体弱的或者是小儿麻醉,一般都不会刻意担心其副作用。

然而,药是好药,但患者千差万别、个体差异极大,绝对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麻醉!

尽管它很安全,但发生严重事件的麻醉案例确实有。

牙某某(1岁3个月)因“发现左侧腹肌沟可复性肿物1年,不可还纳3小时”。

于2025年4月3日6时34分到某市人民医院救治,经诊断为“嵌顿性腹股沟疝”。

然而,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呕吐并窒息,最终发生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事后,家属完全不听医院的任何解释,坚持认为医院具有百分之百过错。

《麻醉记录单》显示,手术从2025年4月3日早上9.09开始到10.01结束。按理说,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手术,麻醉医生控制这台手术应该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手术麻醉中,最容易出现的,也是麻醉医生最担心的就是呼吸问题。没错,这个患者呼吸出现了问题。

以下是医院提交给法院的资料:

图片

作为麻醉医生,相信大家一定能还原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是我们自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终止意外情况的进一步发展?

或者说,怎么逆转结局?

上面的处置,我们应该能看出来是有一些问题的。这样的结局,包括后来赔偿的60多万,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显然,麻醉医生有一点过于常规化用药了。小儿的用药,一定要精细、一定要个体差异、一定要注意观察。

用纳布啡没问题,但要做好细节把控。如果不注重细节,用别的“啡”也会出现问题。

首先,这个患者出现了呕吐误吸,这就是一个问题。呕吐有可能没有办法避免,但应当最大程度避免同时出现误吸。只有出现误吸了,才会导致严重后果。

拔管时机很关键,拔管不止要看意识什么的,一定要评估吞咽反射是否恢复了。如果有吞咽反射,一般的呕吐都不会有问题。

其次,做好保护:保护好患者、保护好自己。

保护好患者,就是一定要尽量留住人工气道。那个不是让患者痛苦的,那个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另外,该有的监测都要上。比如,用于呼吸监测的,目前公认的是呼气末二氧化碳。

保护自己,就是凡事都要留下证据。比如,你做了哪些确保患者安全的措施,都要一一记录。

做呼吸监护的时候,小儿尽量更依赖呼末,而不是血氧。因为,小儿氧储备低,血氧迟钝的变化无法准确反映小儿体内氧饱和情况,而呼末则可以在十几秒内反映呼吸情况。

建议:

术中及拔管之前,将呼末导管接在回路上。

拔管之后,第一时间切换成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将鼻氧管接在小儿鼻孔部位。既可以第一时间连续供氧,同时也延续的手麻系统的呼末波形和数值。

这可以作为强力证据:我们已经做了目前最好的预防手段和监测手段。

Tags: 纳布啡发生事故案例来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