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World J Pediatr:青少年神经质影响幸福感的 “隐形链条”,睡眠差 + 正念不足在作祟

来源 2025-10-31 12:12:11 医疗资讯

青春期作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理特质与健康结局的关联机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神经质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焦虑和应激反应增强,既往研究已确认其与主观幸福感的下降密切相关。然而,神经质对幸福感影响的具体路径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睡眠问题与正念能力逐渐被视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可调节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依托中国金坛儿童队列第二波数据,系统探讨了睡眠质量、睡眠时型与正念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可能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共纳入543名11至14岁青少年(平均年龄12.98 ± 0.88岁,女性占49%),其中188人提供了完整的正念数据。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经过验证的工具进行评估:主观幸福感通过牛津幸福问卷测量,该量表共29个条目,总分范围29至174分,在本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 0.86);神经质采用大五人格量表-10项版本中的神经质维度进行评价,该维度由“容易紧张”和“能很好地应对压力”(反向计分)两个条目构成;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估,全球总分大于5分被定义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型则根据自由日校正后的中点睡眠时间,划分为早、中、晚三种类型;特质正念水平则使用五因素正念问卷简版进行测量。

在统计分析方面,研究采用线性回归检验调节效应,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中介效应,其中采用Bootstrap法估计间接效应的显著性,所有分析均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居住地区等协变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描述性分析中,有36%的参与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双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睡眠质量差的青少年其神经质得分显著更高,而主观幸福感得分则显著更低。相关性分析揭示,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而特质正念则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多元回归模型中,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表:主观幸福感与神经质在不同睡眠状态中的表现

关键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睡眠质量与特质正念均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扮演了显著的中介角色,而调节效应则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具体而言,神经质水平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进而导致主观幸福感降低,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47.23%。同样,神经质也通过降低个体的特质正念水平,间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且在该路径中正念表现出完全中介的作用。

表:主观幸福感、神经质和特质正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性

关于睡眠时型,研究发现与晚型个体相比,具有中等睡眠时型的青少年报告了更高的主观幸福感,但睡眠时型并未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或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在早期青少年群体中,系统性地验证了睡眠与正念在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支持“神经质→睡眠质量/正念→主观幸福感”的中介路径模型,而非调节路径。这表明,高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与正念能力不足,而这些因素进而导致了其主观幸福感的降低。这一发现与在成人群体中的研究结论相呼应,并突出强调了在青少年阶段,通过改善睡眠与提升正念来阻断神经质负面影响的潜在可能性。虽然睡眠时型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独立关联,但其未参与神经质至主观幸福感的路径,这可能与测量工具、样本特异性或发展阶段有关,值得未来研究深入探讨。

当然,本研究亦存在若干局限性。其横断面设计无法确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睡眠与正念数据主要依赖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回忆偏差;用于评估神经质的量表条目较少,信度估计受限;正念数据的采集时间略晚于其他变量,可能对结果解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结合客观睡眠监测设备、采用纵向设计并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验证和拓展本研究的结论。

原始出处

Ji, X., Fang, X., Leung, P.W.L. et al. Sleep quality and mindfulness: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early adolescents. World J Pediatr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2519-025-00979-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World J Pediatr:青少年神经质影响幸福感的 “隐形链条”,睡眠差 + 正念不足在作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