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解开稳定型心绞痛“谜题”!Circulation:侧支循环是“关键中介”,解释症状与缺血负荷为何不相关

来源 2025-10-29 12:09:08 医疗资讯

在稳定型冠心病的管理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临床谜题是患者心绞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客观缺血负荷之间缺乏明确关联。为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侵入性、安慰剂对照研究。该研究采用严谨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设计,共招募了51例严重单支血管病变伴心绞痛的患者。所有入组患者首先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并通过专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连续14天记录每日心绞痛频率,以建立精准的症状基线。

在完成常规冠状动脉生理学评估(包括血流储备分数、瞬时无波形比率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后,每位患者接受了四次60秒的靶病变低压球囊闭塞。每一次真实的球囊闭塞均与一次在视听上完全无法区分的安慰剂“充气”随机配对,确保了患者和评估者的双重盲态。每次操作后,患者立即在0-10分的序数量表上报告疼痛强度。侧支循环的量化则通过计算侧支血流指数实现,该指数基于球囊闭塞末段同步采集的主动脉压、远端冠状动脉楔压及中心静脉压得出。

图:研究设计与实验模型

结果显示,日常心绞痛频率与缺血严重程度指标(FFR:Somers‘ D = 0.124, Pr=0.057; iFR:Somers’ D = 0.056, Pr=0.150)并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传统生理学参数难以预测患者的日常症状负担。然而,缺血负荷与侧支循环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代偿关系:更严重的缺血(更低的FFR和iFR)与更高的CFI强烈相关(FFR与CFI:Somers‘ D = 0.302, Pr=0.998; iFR与CFI:Somers’ D = 0.316, Pr=0.999)。

图:在60秒球囊阻塞期间主动脉压力和远端冠状动脉楔压的同步变化

此外,更丰富的侧支循环直接关联于更轻微的缺血性疼痛。通过安慰剂对照校正后的疼痛强度评分显示,CFI越高,疼痛评分越低(Somers‘ D = 0.341, Pr=0.999),这首次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证实了侧支循环具有直接减轻心绞痛症状的临床功能。研究未观察到在连续球囊闭塞过程中存在CFI的进行性增加或疼痛强度的系统性降低,排除了急性缺血预适应在本实验模型中的显著作用。

图: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报告的每日心绞痛频率与通过FFR(A)和iFR(B)评估的生理学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的结论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其确证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机体应对慢性缺血的一种重要适应性反应。这种代偿性血流不仅能部分抵消缺血影响,更能有效减轻由此引发的胸痛强度,这便合理解释了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客观缺血证据与患者主观症状之间为何存在非线性关系。这一发现挑战了完全依赖症状指导血运重建的传统观念,提示临床医生需认识到,症状轻微并不等同于缺血不严重,侧支循环的状态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变量。因此,未来的冠心病治疗决策应更加综合,需考量个体患者的侧支循环功能,这或许也能部分解释某些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长期获益可能与其为侧支循环的发育成熟争取了时间有关。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将侧支循环置于解释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异质性的核心位置,为理解冠心病病理生理和推动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视角。

原始出处

Rajkumar CA, Foley MJ, Ahmed-Jushuf F, et al. The Role of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Stable Angina: An Invasive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7,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4687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解开稳定型心绞痛“谜题”!Circulation:侧支循环是“关键中介”,解释症状与缺血负荷为何不相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