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C Medical Education:从“先教后练”到“先试后思”,新型教学模式助力护理质量升级

来源 2025-10-28 12:10:17 医疗资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加强护士培训。然而,当前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制约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的普及与质量提升。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2%至37%,暴露出传统培训模式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应变能力方面的不足。

为突破这一瓶颈,本研究探索将生产性失败理论与汇报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在正式讲授前让学员尝试解决复杂临床问题,通过“先试错、再反思”激发深度学习。结合结构化反思工具GAS模型(收集-分析-总结),引导学员在情景模拟后进行自我、同伴及导师多维度复盘,实现经验内化。研究于2023年在四川省开展准实验设计,纳入146名肿瘤科护士,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3人,确保基线可比性。

图1 两组教学方法对比

两组均接受为期两个月、共68学时的培训,内容涵盖血管解剖、超声应用、标准化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等。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示范模式;干预组则实施基于生产性失败理论的七步教学法:主题引入→小组探究→视频制作→再现展示→同伴反馈→自我反思→指导评价。研究严格控制师资、教材、实践科室等变量,并采取盲法措施减少偏倚。

图2 基于生产性失败理论结合汇报教学的教学活动流程

结果显示,干预组在多个维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置管与维护操作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更重要的是,干预组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全面提升,消极应对风格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从干预前的2.78分升至3.13分,表明护士面对挑战更具信心与韧性。教学满意度达95%以上,尤其在教学方法与效果方面优势突出。

图3 各阶段活动设计

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临床实践: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置管后24小时内及维护后7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新模式不仅能提升知识技能,更能转化为实际护理质量的改善。

尽管研究存在样本局限、区域代表性不足及短期评估等缺陷,但其创新价值显著。首次将生产性失败理论与汇报教学融合应用于PICC培训,构建了“认知冲突—结构反思”的双循环学习机制,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重操作轻思维的短板。未来需扩大多中心研究,延长随访周期,进一步验证其长期效应。此模式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教学范式,对推动护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原始出处:

Yue, Z., Wu, H., Zhong, L. et al. Application of productive failure theory combined with debriefing teaching model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skill training for oncology specialist nurses. BMC Med Educ 25, 1326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909-025-07863-8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BMC Medical Education:从“先教后练”到“先试后思”,新型教学模式助力护理质量升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