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通俗详解:萎缩性胃炎

来源 2025-10-28 12:09:44 医疗资讯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病,表现为胃黏膜长期受损后逐渐变薄、腺体减少,导致胃功能下降。

图片

上图:萎缩性胃炎胃镜图像。粘膜变薄,血管显露

  • 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

    黏膜变薄,颜色发白、灰或黄,缺乏弹性,皱襞变细或消失,可见网状或树枝状血管。

  • 正常胃黏膜胃镜表现

    呈橘红色,均匀透亮,表面光滑有光泽。

哪些人容易得?

  • 年龄

    5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达15%–20%。

  • 地区

    北方发病率略高于南方,可能与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常见病因有哪些?

  •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占70%–80%):长期感染引发慢性炎症,导致黏膜萎缩。

  •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辛辣刺激饮食、暴饮暴食。

  •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 年龄增长

    胃黏膜随年龄增长自然老化。

有哪些症状?

可能出现上腹隐痛、胀痛、烧灼感、食欲差、恶心、反酸、嗳气等。但很多患者无明显不适,且症状与普通胃炎相似,容易忽视。

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它是良性病变,但若不干预,可能发展为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前病变),增加胃癌风险。

不过,这一过程通常漫长,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风险。

如何明确诊断?

胃镜+活检是“金标准”。医生会通过胃镜观察黏膜情况,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图片

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表现为胃窦的灰白色隆起

如何判断严重程度?

根据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c1、c2、c3和o1、o2、o3六种类型,分型是根据萎缩的范围来分的。

图片

  • C1–C3

    (闭合型):萎缩局限于胃窦至胃体中下部,属轻中度。

c其实指的是英文close的简称,指的是萎缩性胃炎闭合型的分型;

胃黏膜萎缩沿胃窦小弯向上发展,尚未累及到贲门,称为C型,即闭合型;

c1指的是病变局限在胃窦部,c2病变进展到胃角,c3病变进一步发展到贲门。

  • O1–O3

    (开放型):萎缩扩展至胃体上部甚至全胃,属中重度,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黏膜萎缩累及到贲门,且一直向胃前后壁延伸,称为O型,即开放型,根据萎缩的范围依次为o1、o2、o3。见下图:

图片

从严重程度及癌变几率来看,依次是:

C1<C2<C3<O1<O2<O3。

病理报告还会评估萎缩/肠化生范围(轻、中、重度)和是否出现异型增生(低级别/高级别)。

肠化生指胃黏膜细胞被肠黏膜细胞替代,其中大肠型化生风险较高。

图片

如何治疗与调理?

  1. 生活方式调整

    • 分餐制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 戒烟酒,少吃辛辣、腌制、过烫食物。

    •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

  2. 药物治疗

    • 根除幽门螺杆菌

      常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方案,疗程14天。

    • 保护胃黏膜

      如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

    • 缓解症状

      反酸可用奥美拉唑等(不宜长期使用);腹胀可用莫沙必利等促动力药;消化不良可补充消化酶。

    • 叶酸补充

      对肠化生、异型增生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3. 研究进展

    • 中医药方剂和中成药显示一定潜力,如半夏泻心汤、摩罗丹和胃复春;但尚需更多临床验证。

    • 脐带血、羔羊胃提取物的相关研究,提示可能促进胃黏膜修复甚至实现病理学逆转。

需要定期复查吗?

一定要定期随访!

  • 无异常者每2–3年复查胃镜。

  • 若有消瘦、贫血、黑便、腹痛加重等“报警症状”,需立即就诊。

  • 重度萎缩、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患者,应缩短复查间隔,必要时手术干预。

总结关键点

  • 萎缩性胃炎是良性病,多数可长期稳定,不必过度焦虑。

  • 目前无特效药,关键在于“养”+“防”。

  • 若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彻底根除。

  • 定期胃镜复查是阻断癌变的关键。

Tags: 通俗详解:萎缩性胃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