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读书报告 |体力活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2025-10-26 12:09:14 医疗资讯

导读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和辅助化疗可显著改善早期患者的生存,但术后复发仍是影响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观察性研究提示,规律的体力活动可能通过改善代谢状态、炎症水平和免疫反应而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然而,目前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验证体力活动能否真正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为此,加拿大癌症试验组(CCTG)开展了”Colon Health and Lifelong Exercise Change(CHALLENGE)”试验,旨在评估结构化、长期监督的运动干预对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设计:CHALLENG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Ⅲ期临床研究,由加拿大癌症试验组(CCTG)牵头,联合多个国际研究中心共同开展。研究共纳入962例Ⅱ或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完成术后辅助化疗6–24个月,且无疾病复发的影像学证据。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结构化运动计划,包括监督下的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每周运动时间目标为150分钟以上。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无特定运动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QoL)、运动依从性及安全性。

 结果:

(一)患者真的按方案完成了多少次课程和运动?结果显示实验组前 6 个月“面对面密集期”出席率最高;之后改为远程或月度,出席率逐步下降。但是到第 36 个月,仍有约 60 % 患者 至少参加月度理论课程,提示长期进行运动处方干预的可行性。

(二)与对照相比,运动组到底“多动了多少、体能提高了多少”?为了回答实验组到底多动了多少、体能提高了多少这个问题,研究者将实验组的运动能力通过多个维度进行了量化:A. 中高强度休闲活动;B. 预测最大摄氧量(VO₂max);C. 6 分钟步行距离;D. SF-36 体能分量表(患者自报)。结果提示运动干预在“客观体能”和“患者感受”两个维度同步获益。从时间维度来进行比较可以观察到,运动处方干预组在前6个月通过密集训练奠定了运动增量,之后虽下降但仍维持相当于“每周多1.5-2小时快走”的显著差异,并转化为心肺和患者自报体能的持续提升。

(三)运动处方带来的生存获益?在研究的最终分析中,两组结局事件出现明显分化:运动干预组共发生 93 例复发或死亡事件,对照组 131 例,对应 HR 0.72 (95%CI 0.55–0.95,P = 0.02)。从 Kaplan–Meier 曲线可见,两组的生存曲线自治疗后第 1 年即开始分离,并在整个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差距,5 年无病生存率绝对提升 6.4 个百分点。在总生存(OS)方面,同样观察到持续改善:HR 0.63(95%CI 0.45–0.90),对应 8 年生存率提升 7.1 个百分点。对于肿瘤科临床而言,这一改善幅度已可与多个新型靶向或免疫药物在III期试验中的获益相当,而运动干预几乎无药物成本与毒性负担。

结论:

1、创新的研究方向:CHALLENGE试验是首个在结直肠癌人群中系统验证长期运动干预对生存结局影响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为“运动作为辅助治疗”的理念提供了高质量证据。

2、干预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运动处方结构化、依从性高,无新增安全隐患;3年结构化运动把复发风险降低28%,死亡风险降低37%;显示运动干预可在癌症康复期安全推广。

3、临床与公共卫生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在结直肠癌康复人群中推广规律体力活动,为未来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了实践基础(N Engl J Med. 2025 Jul 3;393(1):13-25. doi: 10.1056/ NEJMoa250276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ags: 读书报告 |体力活动改善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随机对照研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