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刘红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保乳与生育的平衡术

来源 2025-10-25 12:10:48 医疗资讯

编者按: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近年来,乳腺癌还将魔爪伸向了年轻人。2023年,《柳叶刀》子刊发布的中国研究显示,在2000至2017年间,我国35岁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每年增长约2%。【医悦汇】对话大咖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生育力保护以及心理支持等多方面问题。

医悦汇:年轻的乳腺癌患者与常规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有哪些不同?这种差异在治疗策略选择方面又有哪些影响?

刘红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年轻乳腺癌患者往往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行为。随着乳腺癌治疗进入分子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时代,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相对较高,同时HER2阳性、Ki-67表达水平也较高,且肿瘤分期往往较晚,肿瘤体积较大。这些特点可能与公众的筛查意识不足以及早期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有关。鉴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我们认为在治疗策略上应当更加积极主动,以应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挑战。

医悦汇:在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该如何平衡肿瘤的疗效、术后的美观以及远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刘红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在于,由于她们患病年龄较轻,确诊乳腺癌后,不仅需要关注治疗的疗效,还要面对因疾病可能失去乳房这一事实,这对她们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更大。因此,她们往往更不愿意接受破坏性较大的手术,对保乳手术的意愿以及在全切后进行重建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基于这一前提,我们在治疗年轻乳腺癌患者时,应秉持整体和综合考虑的原则。对于有保乳条件的患者,我们应尽量实施保乳手术;对于无法直接保乳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新辅助治疗来降期保乳;而对于确实需要全切的患者,我们也会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意愿,尽可能为其提供术后的重建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由于患者年轻,她们将面临更长的生存期。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平衡药物治疗带来的优异疗效与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一些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可能会对心脏等脏器造成损伤,甚至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从而影响远期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药物治疗带来的远期毒副作用。

在中国抗癌协会提出的肿瘤防治十字方针中,特别强调了“评-扶-控-护-生”,其中对脏器保护的评估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正是我们在年轻乳腺癌患者群体的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医悦汇: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力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临床过程中,该如何为此类患者提供生育力保护方案?

刘红教授: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力保护,一直是乳腺肿瘤科医生高度关注的重点。无论患者是否有生育计划,卵巢功能的保护都至关重要。一方面,它能够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面,即使患者没有生育需求,卵巢功能的保护也能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全身治疗药物是否会对患者的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在治疗前采取相应的卵巢功能及生育功能保护措施。

目前,生育力保护的方法较为多样,包括药物性保护,以及通过微创手术进行的卵子冻存和卵巢组织冻存等。这些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生育状态等,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医悦汇:在面对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时,如何做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种心理压力?

刘红教授:从医30余年,我见过无数患者,也接触过众多家属。每个家庭、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有许多共性。对于新确诊的患者,我通常会首先与家属进行病情沟通。

我会主动与家属交流患者的具体病情,但有时家属会希望对患者隐瞒部分病情,认为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认真听取家属的意见,并与他们共同探讨这种隐瞒是否真的对患者有益。如果隐瞒病情能够为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也发现,家属出于好意隐瞒病情,却可能会适得其反。患者可能会因为缺乏对自身病情的了解而感到困惑或无助,甚至影响到治疗的配合度和康复进程。因此,我更倾向于与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共同制定一个最适合患者的沟通方案,包括如何告知患者病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除了医护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外,患者更需要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这种支持对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家属,充分的病情告知和深入的沟通都是帮助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

医悦汇:目前公众对于乳腺癌筛查的意识和参与度如何?在推广乳腺癌筛查方面,您觉得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筛查的重视程度?

刘红教授:相较多年前,公众对乳腺癌筛查的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健康人群,他们或是出于对乳腺健康的担忧,或是因为家族病史,会主动前往门诊进行乳腺检查。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健康科普活动的持续推进,公众对疾病筛查的意识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重要的科普知识点需要传递给大众。例如,对于哪些人群应该更早开始筛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知道,筛查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单位组织的普查,也有健康人群的自发筛查。但往往在乳腺癌筛查中,通常建议的筛查年龄是40岁以上,甚至更高。对于一些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年轻女性,由于缺乏对年轻乳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可能会忽视乳腺检查。这导致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乳腺癌患者因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而延误诊断,甚至误以为是良性病变或乳腺炎,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虽然整体趋势是向好的,但在高危人群筛查等细节方面,我们仍需加强科普宣传,并推动更多实际的临床工作。

Tags: 刘红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治疗、保乳与生育的平衡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