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理论学习:磨玻璃患者请放心--越来越多研究指向磨玻璃肺癌可安全随访!

来源 2025-10-18 13:41:47 医疗资讯

前言:在我的公众号病例分析文章中,其实我一直在强调磨玻璃为表现的肺癌不同于传统肺癌,要将它与传统肺癌区别对待,从而以更宽容的心态与手段对待磨玻璃肺癌。因为它们有较传统肺癌明显不一样的生物学行为:生长更慢、观察期更长、多发更常见、治疗效果更好。而若将它们与传统肺癌混为一谈,势必导致隐形而合规的过度干预与过度手术。此前这么想,一是基于临床观察到的现象,二是基于JCOG系列研究的结论,三是基于肺癌诊疗指南中近些年的不同表述(越来越趋向保守)。近日又刷到文章分析了磨玻璃结节随访10年的随访数据,给我们展示了此灶肺结节有加别于传统实性肺癌的生物学行为。

(一)磨玻璃结节CT随访与手术治疗的10年生存结果比较

图片

文章题目:磨玻璃结节CT随访与手术治疗的10年生存结果比较

发表杂志:Radiology

发表时间:2025.10.07

※总结※

1. 该研究基于大样本(684例患者的1003个磨玻璃结节)及长达10年的随访,首次明确证实磨玻璃结节(包括随访期间体积增大的结节)采用CT随访与手术治疗的10年总生存期、7年无复发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为CT随访策略的安全性提供了强循证依据。2.研究同时分析了手术成本与时长,发现磨玻璃结节生长模式(稳定或增大)不影响手术资源消耗,且进一步明确磨玻璃结节与出现实性成分的结节预后差异,为解决不同指南对增大磨玻璃结节管理的争议及临床资源优化提供了关键参考.

※关键结果※

1. 在此前瞻性研究中,纳入644 例主病灶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经CT随访的患者,其10 年总生存期为94.7%;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 年总生存期为9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 31例结节稳定患者与48 例结节体积增大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均为100%P>0.99)。3.磨玻璃结节体积增大与否对手术成本(8401.5 美元 vs 8388.5 美元,P=0.79)及手术时长(均为 2.0 小时,P>0.99)均无显著影响。

文章结论对于磨玻璃结节,随访观察与手术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无显著差异,且随访期间结节稳定与体积增大患者的生存结果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在磨玻璃结节出现实性成分之前,采用 CT 随访观察可能是适宜的管理方式。

部分文章内容展示:

病例来源: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共检索到 480520053月至201312CT报告中包含 磨玻璃密度影(GGO”“磨玻璃结节(GGN”“非实性结节(NSN” 或 亚实性结节(SSN” 的患者。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684例患者的1003 个磨玻璃结节。在684 个主要磨玻璃结节中,基线时531 个为纯磨玻璃结节,153 个为混合磨玻璃结节。

病例处理:结节发现后,126 例患者接受 发现即手术558 例患者采用随访观察。558 例随访观察患者的结节监测中位持续时间为7.2 年;102 随访期间手术” 患者的结节监测中位持续时间为4.8 年。研究终点时,644 例患者的主要结节仍保持磨玻璃结节特征,40 例患者的主要磨玻璃结节出现实性成分。在684 例纳入患者中,228 例接受手术治疗,456 例接受随访观察。228 例手术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例(3.5%)为炎性病变,35 例(15.4%)为腺体前驱病变,27 例(11.8%)为微浸润腺癌,158 例(69.3%)为浸润性腺癌。其中,例炎性病变结节和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未进行病理分期,例结节因未行淋巴结清扫而缺乏分期资料。因此,211 例患者完成病理分期:30 例(14.2%)为 期(Tis),162 例(76.8%)为 IA 期,19 例(9.0%)为 IB 期。

总生存期:在中位 10.4 年的随访期间,684 例患者中26 例(3.8%)死亡,主要死因包括既往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84 例患者的10 年总生存期为95.8%95% CI94.0~97.5),10 年肺癌特异性生存期为100%。在研究终点 CT 检查中主病灶仍为磨玻璃结节的644 例患者,其10 年总生存期为95.7%95% CI93.9~97.5)。倾向评分匹配前或后,磨玻璃结节患者随访组与手术组的 10 年总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磨玻璃结节体积增大患者及磨玻璃结节稳定患者的随访组与手术组10 年总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

发现即手术” 随访期间手术” 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均为100%P>0.99);磨玻璃结节稳定患者与体积增大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也无显著差异(均为100%P>0.99)。对于体积增大的磨玻璃结节,各指南及部分研究的管理建议存在争议。本研究发现,磨玻璃结节稳定患者与体积增大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均为100%P>0.99),提示结节体积增大并非决定手术时机的必要指标。此外,术前CT 显示无实性成分结节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100%)优于有实性成分结节患者这表明磨玻璃结节与部分实性结节是不同类型的病变,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鉴于有实性成分结节患者术后存在复发风险(4.8%21 例中 例),亚实性结节的手术时机仍需进一步研究。

学习体会:

通过这篇文章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纯磨玻璃结节即使是肺癌,发现就切除与随访进展后再切除效果一样,且手术成本没有增加;

2、纯磨玻璃结节切除后不管病理是什么,随访10年后肺癌特异性生存率100%;

3、纯磨玻璃结节随访增大再手术不影响预后;

4、术前CT 显示无实性成分结节患者的年无复发生存期(100%)优于有实性成分结节患者,所以实性成分的出现是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它比体积增大更为重要。

(二)其他共识或指南中有关针对磨玻璃结节手术指征的说法

《肺结节多学科诊疗微创诊疗专家共识》: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参照Fleischner学会2017年肺结节管理指南和NCCN肺癌筛查指南。共识17 (2A类证据,Ⅱ级推荐):(1)对直径≥15 mm的持续性pGGN,直径≥8 mm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 mm的持续性PSN,高度疑似恶性者。(2)影像学形态如毛刺、分叶、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皱缩、胸膜附着、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及囊腔型等恶性征象者。(3)动态随访后稳定或增长(结节最大径或实性成分最大径增长≥2 mm)者。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推荐意见13】pGGN直径5~10 mm者:建议首次3个月随访胸部CT,随后6个月行胸部CT随访,并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可辅以CAC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推荐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Ⅲ类推荐)。【推荐意见15】孤立性mGGN直径>8 mm者:建议在3个月重复胸部CT检查,适当考虑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若结节持续存在,建议应用AI和人机MDT评估,对要求个体化诊疗者辅以CAC或PET-CT评估,必要者考虑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进一步评估(Ⅲ类推荐)。

《直径≤2 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共识9:首次发现6~10 mm pGGN/mGGN建议3个月复查肺部HRCT,如随访后结节无明显变化,建议每半年复查肺部HRCT;如随访后结节进展,建议手术治疗或每3个月复查肺部HRCT(ⅡB)。共识12:首次发现10~20 mm pGGN建议3~6个月复查肺部HRCT,如复查后无明显变化或进展,建议手术治疗或每3~6个月复查肺部HRCT;如复查后进展,建议手术治疗(ⅡB)。共识13:首次发现10~20 mm mGGN建议3个月复查肺部HRCT,如复查后无明显变化或进展,建议手术治疗或每3~6个月复查肺部HRCT;如复查后进展,建议手术治疗或PET-CT等手段进一步评估。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年版》:检出的非实性结节平均长径≥8 mm,或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平均长径≥5 mm,如无法排除恶性结节,建议随访或必要时抗感染治疗后复查高分辨率CT;如结节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结节部分吸收,3个月后复查HRCT;如继续吸收或完全吸收,建议进入下年度LDCT筛查;如无变化或增大,建议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进行临床治疗。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建议进行临床治疗。

《 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指南》:纯磨玻璃结节(pGGN):> 6mm 且持续存在(通常随访3-6个月后仍存在),建议考虑手术切除,尤其是当结节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时。部分实性结节(mGGN):总直径 ≥ 6mm,建议3-6个月后复查。若持续存在、实性成分增多或总直径增大,则强烈建议手术。

《 ACCP(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指南》:对持续存在的mGGN更加警惕,认为其侵袭性腺癌的可能性更高。对于持续存在且 > 10mm 的pGGN或mGGN,建议手术切除。

《弗莱施纳学会(Fleischner Society)指南》:pGGN:≥ 6mm 建议6-12个月后复查,然后每2年一次直至5年,若出现明确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时,才考虑手术。mGGN:建议3-6个月复查确认持续性。持续存在的mGGN,且实性成分 ≥ 6mm,则建议积极处理(PET/活检/手术)。

若按照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显然大小并非关键,更不要说有些共识或指南中有的甚至大于或等于6毫米经过6-12个月复查,或明确增大(直径增大2毫米即视为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就可考虑手术。之前我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就认为:大小的具体数值或者密度的具体CT值在写论文的时候是有用的,但在临床决策中不必纠结于数值的少许差别,而大小或密度的明显差别则是一眼看去就不一样的。所以我自己临床工作中基本上从来不去测量具体数值。肺结节手术与否的考虑不单要看单次影像表现出来的风险与恶性影像特征是否典型,还要前后对比变化进展情况的有无,也要考虑到病灶所在的位置能否楔形切除,因为这关系到施予手术带来的创伤与再随访的利弊权衡。并还得结合患者心理状态、是否多发、肿瘤家庭史以及恶性肿瘤史、年纪以及对工作、婚姻、求职等的影响。下面是个人总结的倾向于手术的建议指征:

图片

我们是否可以畅想:对于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考虑是肿瘤范畴的,并不必在意大小,即使大于2厘米仍是安全的,手术与否基于以下考虑:1、在能够楔形切除的时候切除,以免病灶增大不得不切肺段或肺叶;2、纯磨出现实性成分时可考虑干预(但指南共识上也说实性成分不足25%时基本不会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采与不采均可),所以也是说只要有实性成分必赶紧要切除,但从安全角度看,个人仍倾向于在开始出现实性成分时干预更为稳妥;3、我之前总结的表明进展的几点仍值得关注:范围明显增大、血管进入并异常增粗、出现实性成分、邻近结构影响(包括胸膜牵拉、血管弯征、支气管截断等)。

Tags: 理论学习:磨玻璃患者请放心--越来越多研究指向磨玻璃肺癌可安全随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