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你是否曾对着镜中的银丝叹息,感叹岁月的无情?又或者,暗自庆幸自己满头黑发,不见银丝?
一项于2025年10月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的上的突破性研究,可能会彻底颠覆认知。由东京大学的西村惠美教授领导的团队发现,我们头发变白的过程,竟然可能与预防最危险的皮肤癌——黑色素瘤,存在着一种惊心动魄的“此消彼长”关系。
DOI:10.1038/s41556-025-01769-9
辐射与化疗——通向“衰老分化”的白发之路
要理解这场发生在毛囊深处的微观战争,我们首先要认识主角:黑色素干细胞。它安居在毛囊一个叫做“隆突”的特定区域里。当毛囊进入生长期,需要给新生的头发着色时,这些干细胞就会被激活,一部分进行自我复制以保有种群,另一部分则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奔赴毛囊底部,开始辛勤地生产黑色素,于是我们便拥有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然而,人生在世,难免风吹雨打。这些长期驻守的干细胞在其一生中,会不断遭受各种内外源压力的冲击,从紫外线辐射到心理压力,这些统称为“暴露组”。随着年龄增长,这些干细胞会逐渐耗竭,新长出的头发得不到足够的色素供应,便成了白发。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干细胞衰老理论”。
但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压力的类型,才是决定干细胞命运走向的关键岔路口。研究人员首先探究了像电离辐射和某些化疗药物这类“细胞毒性压力”对黑色素干细胞的影响。这类压力以其强大的杀伤力著称,它们能在干细胞的DNA上造成严重的损伤——DNA双链断裂。
通过精妙的活体命运追踪技术,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携带了DNA双链断裂的干细胞,在被激活准备分裂时,并没有像正常细胞那样增殖,而是启动了一个奇特的程序——“衰老-分化”。这意味着,它们一边进入了不可逆的细胞周期停滞(即细胞衰老),一边却加速了向成熟色素细胞的分化进程。它们变成了同时表达衰老标志物p21和黑色素的“衰老色素细胞”。
年龄和电离辐射诱导的黑色素干细胞耗竭以及随后的头发变白
更形象地来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工厂里一台受损的核心机器。为了不让它彻底报废并引发更大事故(比如癌变),工厂管理者(即机体)启动了一个应急程序:强制这台机器在安全模式下完成最后一批产品(黑色素)的生产任务,然后将其永久关闭、清理出厂。
这些同时进入了衰老状态、并且执行了分化功能的黑色素干细胞正是如此,它们在完成短暂的色素供应后,便会通过生理性的清理过程被自然清除,最终导致干细胞库的永久性耗竭。其结果,就是局部头发变白。白发的出现,标志着潜在的癌变源头被成功根除。
致癌物——通往“自我更新”的癌变险途
然而,并非所有压力都引导干细胞走向“光荣退休”的白发之路。当研究人员使用典型的致癌物,如DMBA(一种多环芳烃)或紫外线B(UVB)来处理小鼠时,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尽管这些致癌物同样能造成DNA损伤,但它们非但没有诱导干细胞走向“衰老-分化”,反而阻止了辐射引起的白发和干细胞耗竭!在致癌物的影响下,即使同时遭受辐射,黑色素干细胞也仿佛穿上了“防弹衣”,它们顽强地进行自我更新,将其后代派往毛囊间的表皮区域,形成色素性病变。
致癌应激如何拮抗头发变白和黑色素干细胞的耗竭
DMBA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拮抗电离辐射诱导的头发变白
命运的扳机——p53通路与KITL信号
为什么同是压力,辐射和致癌物会给干细胞带来截然相反的命运?
为了揭开谜底,研究人员对经历了不同压力的干细胞进行了基因层面的深度剖析。他们发现:
-
辐射之路:激活了细胞内在的p53-p21衰老信号轴,以及TBK1介导的胞内DNA/RNA感知通路。这好比触发了细胞内部的“自毁程序”,铁面无私地清除受损细胞。
-
致癌物之路:则巧妙地“劫持”了另一套系统。它们不依赖于引发特定的基因突变(如H-Ras突变),而是激活了干细胞周围“微环境”细胞。
原来,答案的关键藏在毛囊干细胞身上。致癌物能刺激这些毛囊干细胞大量分泌一种名为KIT配体(KITL)的关键信号蛋白。KITL对于黑色素干细胞的存活和自我更新至关重要。
当研究人员特异性地在毛囊干细胞中敲除KITL基因后,一个惊人的现象出现了:小鼠不仅出现了渐进性的白发,而且致癌物再也无法保护干细胞免受辐射的清除作用。反之,如果人为地在表皮中过度表达KITL,则能成功抵抗辐射,阻止白发的产生。
致癌应激如何通过增加微环境中KITL的表达来影响黑色素干细胞
KITL就像一份强有力的“生存指令”,直接覆盖了p21发出的“自毁指令”,让受损的干细胞得以续命。 此外,致癌物和KITL还能激活干细胞内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其产物前列腺素E2同样具有强大的辐射防护作用,进一步巩固了“生存信号”。
至此,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拮抗机制浮出水面:
-
辐射压力→ DNA双链断裂 → p53/p21通路激活 → 干细胞“衰老-分化” → 干细胞耗竭 → 头发变白,但黑色素瘤风险降低。
-
致癌性压力(如DMBA, UVB) → 诱导微环境产生KITL → 激活干细胞内KIT信号→ 抑制p21通路 → 干细胞自我更新/扩增 → 头发保持黑色,但黑色素瘤风险显著增加。
为了验证这一拮抗关系,研究人员设计了巧妙的实验。他们在易感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中,先给予一次辐射,再诱导肿瘤发生。结果发现,经历过辐射、出现了干细胞耗竭和白发的区域,后续黑色素瘤的发生被极大地抑制了。这直接证明了,诱导白发的过程通过在个体干细胞水平上做出“耗竭而非扩增”的命运抉择,来牺牲局部组织的生理功能(色素再生),以换取整个机体对癌症的长期预防。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毛囊微环境中KITL等支持因子的表达会自然下降。这解释了为何衰老本身伴随着白发增多,同时也部分降低了老年期黑色素瘤的发生风险。而在人类高慢性日光损伤型黑色素瘤(如恶性雀斑样痣)的样本中,研究人员确实观察到了病灶周围表皮中KITL表达的显著升高,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揭示了白发可能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性的生理过程。它是身体清除潜在癌变前体细胞、维持长期健康的一种代价。其次,它提醒我们,不同类型的环境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是复杂而特异的。并非所有“抗衰老”(此处指延缓外观衰老如白发)都是绝对有益的。强行逆转某些衰老表观(如白发),可能会无意中增加某些疾病的风险。
该研究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或许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精准调控特定干细胞微环境中的信号(如KITL),在保护组织再生能力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可能癌变的细胞走向无害化的“衰老-分化”道路,从而实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参考资料:[1]Mohri, Y., Nie, J., Morinaga, H.et al. Antagonistic stem cell fates under stress govern decisions between hair greying and melanoma. Nat Cell Bi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5-01769-9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