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刚刚,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来源 2025-10-18 13:35:06 医疗资讯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罗伯森(Richard Robson)、北川进(Susumu Kitagawa)和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他们的研究不仅重塑了我们对多孔材料的理解,更开创了“分子建筑”这一全新范式,为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灵感之源:从木质模型到分子蓝图

MOF的故事始于一个看似平凡的教学工具。197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理查德·罗伯森为帮助学生理解晶体结构,亲手制作了木质原子模型——用带孔的木球代表原子,木棒象征化学键。他意外发现:当孔位精确对齐时,结构自然形成稳定网络。这一现象启发了他提出一个革命性设想:能否利用原子自身的化学特性,引导分子自发组装成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

1989年,罗伯森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他选用铜离子(Cu⁺)与四臂氰基有机分子进行自组装反应,结果令人震惊:分子不仅形成了规则晶体,内部竟存在大量纳米级空洞,结构宛如“空心钻石”。尽管初期材料稳定性有限,但这是人类首次通过分子设计构建出具有永久孔隙的晶体框架。更关键的是,该材料展现出离子交换能力,证明其内部空间可用于物质传输与化学反应——这正是MOF概念的雏形。

罗伯森的工作虽未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却如一颗种子,孕育了未来材料化学的参天大树。

北川进:赋予MOF“呼吸”的生命

日本科学家北川进在1992年加入这场探索。起初,他研究的是二维多孔材料,功能仅限于静态吸附。然而,他并未止步于此。1997年,他成功构建出由钴、镍或锌离子与4,4′-联吡啶配体形成的三维MOF,材料具备出色的热稳定性和可逆气体吸附能力。

真正突破发生在1998年。北川进首次提出MOF的两大核心特性:

1,功能可编程性:通过更换金属节点或有机连接体,可精准调控材料性能;

2,结构柔性:某些MOF能像“分子肺”一样,在气体吸附时膨胀,释放时收缩,实现动态响应。

这一发现奠定了“柔性MOF”(Flexible MOFs 或 “Soft Porous Crystals”)的概念,使材料从“被动容器”进化为“智能响应系统”,为后续智能传感、可控释放等应用铺平道路。

奥马尔·M·亚吉:理性设计与MOF-5的诞生

与此同时,美籍化学家奥马尔·M·亚吉正推动MOF走向工程化与实用化。自1992年起,他倡导“理性设计”(Reticular Chemistry)理念——如同建筑师绘制蓝图,预先规划分子构件的几何形状与连接方式,实现晶体结构的精准构筑。

1995年,亚吉团队首次报道了二维网状MOF,展现出高温稳定性和客体分子容纳能力。而真正的里程碑出现在1999年:他们合成了MOF-5——一种由锌离子簇与对苯二甲酸连接而成的立方框架结构。

MOF-5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即使完全脱除溶剂,仍能保持结构稳定至300°C;

几克材料的比表面积可达一个足球场大小(约7000 m²/g),远超传统沸石;

其超高孔隙率使其成为理想的气体储存平台。

2002–2003年,亚吉团队进一步开发出16种MOF-5衍生物,通过调节孔径实现对甲烷、氢气等能源气体的高效存储。更令人惊叹的是,部分MOF可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从空气中捕获水分,并在加热后释放纯净饮用水——为沙漠地区供水提供了革命性方案。

MOF的应用前景:从实验室走向世界难题

如今,MOF已成为材料科学中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其高比表面积、结构可调、功能多样、柔性响应等特点,使其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科学价值与人类福祉:分子建筑的无限可能

MOF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发现材料”迈向“设计材料”的新时代。它不仅是化学合成的奇迹,更是跨学科协作的典范——融合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晶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

正如诺贝尔化学委员会所言:“MOF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定制功能材料开辟了新纪元。” 理查德·罗伯森播下了思想的种子,北川进赋予其生命与弹性,奥马尔·M·亚吉则将其推向系统化与规模化。三位科学家共同构建了一座“分子建筑”的宏伟殿堂。

他们的工作完美诠释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奖励那些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发现或发明。” 从净化水源到应对气候变化,从清洁能源到健康防护,MOF正以其独特魅力,悄然改变世界。

Tags: 刚刚,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