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淀粉样蛋白心肌病(ATTR-CM)是一种逐渐进展的、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脏疾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异常的TTR蛋白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心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临床上,ATTR-CM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心衰症状和反复的心血管(CV)相关事件,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治疗前景逐渐明朗。本文将深入分析Acoramidis这一经批准的口服TTR稳定剂,在减少ATTR-CM患者累积心血管事件负担中的最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ATTR-CM的疾病背景与临床挑战
ATTR-CM是一种因TTR蛋白错误折叠而引发的淀粉样变性心肌病。TTR通常由肝脏产生,主要负责转运甲状腺激素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当TTR蛋白异常时,形成淀粉样纤维沉积于心肌,逐步破坏心脏正常结构,引发心肌肥厚、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衰甚至心脏衰竭。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复杂,常常因非特异性症状被误诊或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窗口。复发性心血管事件如心力衰竭住院和心源性死亡,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驱动因素。
Acoramidis:机制与临床价值
Acoramidis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能够稳定TTR四聚体结构,防止其解聚形成致病淀粉样蛋白。其早期、接近完全(≥90%)的TTR稳定效果,标志着ATTR-CM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突破。2019年起,多项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尤其是关键的3期ATTRibute-CM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ATTRibute-CM研究设计及关键发现
ATTRibute-CM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纳入患有ATTR-CM的患者,评估Acoramidis对心血管死亡率(CVM)及首次心血管相关住院(CVH)复合终点的影响。研究采用改良意向治疗人群,并通过中央独立评审确认事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显示,Acoramidis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首次CVH的复合风险,且疗效在治疗开始后第3个月即显现,表明其作用迅速且持续。此外,研究还初步揭示了其对累积心血管事件负担的影响,但具体数据尚未系统报告。
事后复发事件分析:揭示Acoramidis对累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为进一步理解Acoramidis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研究团队开展了对ATTRibute-CM及其开放标签扩展中的复发事件的事后探索性分析。核心指标包括复发性心血管住院(首次及后续)和心血管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覆盖治疗第30个月和第42个月两个时间点。 分析采用了改良的Andersen-Gill模型,这是一种适合处理多次复发事件的统计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治疗对事件发生频率和累积负担的影响。研究纳入了409例接受Acoramidis治疗的患者和202例安慰剂组患者。
结果令人振奋: 1. 第30个月时,与安慰剂相比,Acoramidis组的CV死亡或复发性心血管住院事件风险降低了49%(HR:0.51;95% CI:0.43–0.62;p<0.0001)。 2. 约19%的复发性CV死亡或住院事件集中发生在治疗的前6个月,提示早期病情管理的必要性。 3. 第1个月即观察到Acoramidis组事件数较安慰剂少,随时间推移差异逐渐扩大,至第30个月时,每100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约避免了53个CV事件(95% CI:29–79)。 4. 第42个月时,持续使用Acoramidis可将CV死亡风险降低45%(HR:0.55;95% CI:0.39–0.79;p=0.0011)。 5. 复发性心血管住院的年化发生率也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50%(RRR:0.50;95% CI:0.35–0.69;p<0.0001)。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项复发事件的事后分析不仅巩固了Acoramidis在ATTR-CM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更突出了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由于近四分之一的CV事件发生于治疗前6个月,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临床恶化和更高的医疗负担。 此外,累积事件负担的减少意味着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随着对疾病进展机制和治疗干预时机的了解加深,未来的临床路径设计将更加科学和精准。 然而,作为事后探索性分析,仍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这些发现,尤其是在不同患者亚群中的疗效差异及长期安全性监控。
原始出处
Masri, A, Judge, D, Ruberg, F. et al. Effect of Acoramidis on Recurrent and Cumulativ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ATTR-CM: Exploratory Analysis from ATTRibute-CM. JACC. null2025, 0 (0)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5.09.01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