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自然界中,新晋母亲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冲突:一方面,哺乳需要巨大的能量,迫使她们不断寻找食物;另一方面,嗷嗷待哺的幼崽需要时刻看护,离开巢穴觅食会让后代面临风险。
母亲们是如何在大脑中进行这场“吃饭还是带孩子”的终极抉择的?长期以来,这背后的神经机制是一个谜。近日,一项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上的研究揭开了答案的关键部分。科学家们发现,小鼠下丘脑中存在一个精巧的神经回路,其中一组特殊的神经元如同一个“总开关”,能够整合饥饿与母性两种信号,动态调节行为优先级。这项研究不仅深刻揭示了母性本能的生物学基础,也为理解大脑如何权衡多种动机提供了全新范式。该研究题为“A hypothalamic circuit that modulates feeding and parenting behaviours”。
DOI:10.1038/s41586-025-09268-5
一、研究背景
下丘脑是大脑中调节本能行为的关键区域。其中,弓状核(ARC)内表达AgRP的神经元(ARCAgRP神经元)是经典的“饥饿神经元”,它们的活跃会驱动进食行为。而内侧视前区(MPOA)则被称为“母性行为中枢”,其内的多种神经元群体对育儿行为至关重要。
过去的研究通常分别考察控制进食或育儿的神经回路,仿佛它们是两条独立的“平行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能量需求急剧增加的哺乳期,这两种行为必然会发生交互甚至竞争。大脑如何整合内部生理状态(如饥饿)和外部社会激励(如幼崽需求),并做出最优决策,是神经科学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
1. 哺乳期大脑的“饥饿状态”
研究者首先确认,哺乳期小鼠的食量急剧增加,最高可达平时的4倍,且与幼崽数量正相关。通过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他们分析了小鼠下丘脑ARC和MPOA区域在饱腹、饥饿、 virgin状态和哺乳状态下的基因表达谱。
结果显示,在哺乳期母鼠中,即使它们已经吃饱,其ARCAgRP“饥饿神经元”却表现出与饥饿Virgin鼠相似的转录组“饥饿状态”:饥饿促进基因Agrp和Npy显著上调。电生理记录和光纤钙信号记录进一步证实,哺乳期母鼠的ARCAgRP神经元本身的基础活动更强,并且对食物出现的反应更敏感。
2. 设计“行为冲突”实验,揭示母性优先级
为了模拟真实世界的抉择,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精巧的“行为冲突实验箱”:一侧是装有食物的“取食箱”,另一侧是装有分散幼崽和筑巢材料的“育儿箱”,中间是一个空箱。
结果发现:
-
在饱腹状态下,无论是Virgin鼠还是母鼠,都优先选择育儿,会先将所有幼崽叼回巢穴,然后才去进食。
-
在饥饿状态下,Virgin鼠几乎完全优先选择取食,甚至会出现杀幼行为。
-
而饥饿的母鼠则依然优先选择育儿,尽管它们的进食量因育儿而减少,育儿行为(如叼回幼崽的速度)也会被饥饿打断和干扰。
这表明,母性经历重塑了大脑的决策机制,即使在高饥饿状态下,母性动机也能压制进食动机,但饥饿感仍会削弱育儿行为的质量和效率。
3. 锁定关键神经回路:ARCAgRP → MPOA
ARCAgRP神经元会释放抑制性信号。研究者发现它们会投射到MPOA区域。当他们用光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激活这条 ARCAgRP → MPOA通路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母鼠的母性行为大幅减弱,它们开始像饥饿的Virgin鼠一样优先寻找食物,甚至忽略幼崽。这表明,饥饿感正是通过激活这条通路,来抑制“母性中枢”MPOA的活动,从而实现行为优先级的切换。
4. 发现关键“总开关”:MPOA中的BRS3神经元
那么,在MPOA中,被饥饿信号抑制的、具体是哪一类负责育儿的神经元呢?通过分析测序数据,研究者将目光锁定在了一群表达铃蟾肽受体3(BRS3)的神经元(MPOABRS3神经元)上。这群神经元在哺乳和饥饿状态下都表现出显著的转录组变化,且同时表达多种已知的母性行为相关标记物。
功能验证:当研究者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这群MPOABRS3神经元时,小鼠的母性行为和饱足感都显著降低,它们变得更贪吃,更不愿照顾幼崽。相反,激活这群神经元,则能让原本有杀幼倾向的Virgin雄鼠也表现出育儿行为,效果非常显著。
动态记录:通过光纤记录,他们看到MPOABRS3神经元在接触幼崽时活动剧烈飙升,而在食物出现时也有一个短暂的兴奋,可能编码了一种“预期饱足”的信号。当食物和幼崽同时出现时,它们的活动主要与育儿行为同步。
最终连接:研究最后证实,ARCAgRP神经元的确会直接抑制MPOABRS3神经元。激活“饥饿神经元”,会降低BRS3神经元的基础活动及其对幼崽的反应。
三、总结
这项研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大脑决策图谱:
在哺乳期,ARCAgRP“饥饿神经元”持续处于活跃状态,驱动进食。但当需要育儿时,MPOABRS3“母性-饱足神经元”会被激活,一方面促进育儿行为,另一方面抑制进食动机。而当饥饿感非常强烈时,ARCAgRP神经元会通过释放抑制性信号,强力压制MPOABRS3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将行为优先级拉回“寻求食物”这一边。
这套相互抑制的机制就像一个大脑内的“拔河比赛”或“开关”,确保动物在关键时刻能根据生理状态做出最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决策。
这项研究的深远意义在于,它首次从神经回路层面解释了母性本能如何克服强大的自私欲望(如饥饿),为实现利他性的育儿行为提供了生物学基础。这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本能行为的理解,未来或有助于研究与动机行为失调相关的精神疾病(如产后抑郁、厌食症/暴食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
参考资料:
[1]Alcantara, I.C., Li, C., Gao, C. et al. A hypothalamic circuit that modulates feeding and parenting behaviours. Nature 645, 981–99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68-5
猜你喜欢
- 五种常见食物防治胃癌病变
-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这五个疾病预警别忽视不理
- 锁骨骨-韧带联合伤(clavicular combination injury,CCI)及其分型系统
- 高流量氧疗和呼吸机的区别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视频喉镜(浑南院区麻醉科)结果公告
- 减肥食物排行榜 7个纯天然“减肥药”
- 追寻免疫健康链路,点亮生命赛道,赛诺菲亮相第二届链博会
- BMC Surg:股骨颈系统(FNS)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折分型和螺钉冠状面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 帕金森病 |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策略
- 重磅!一地卫健系统年底前将清退500名编外医务人员!没编的人员干的活才最多,“清退编外”会成为趋势吗?医生表示:看来编制很重要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