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2025 CSCO | 牛晓辉教授:靶向治疗如何重塑腱鞘巨细胞瘤的未来

来源 2025-10-01 12:09:30 医疗资讯

编者按:腱鞘巨细胞瘤(TGCT)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的罕见间叶源性肿瘤,其诊疗模式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在第2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5年CSCO学术年会上,【医悦汇】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牛晓辉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深入解读在分子机制研究背景下,TGCT靶向治疗取得的突破以及罕见肿瘤诊治的创新模式。

医悦汇:能否结合HMPL-653的Ⅰ期临床试验数据,谈谈当前最关键的分子机制突破点是什么?

牛晓辉教授:腱鞘巨细胞瘤的诊疗是一个临床难题,主要发生在关节,且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常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病理机制

腱鞘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但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因此通常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对肢体功能存在威胁。其病理机制主要与滑膜细胞中基因重排有关,导致大量病理性的集落刺激因子1(CSF-1)分泌。CSF-1可募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使其在CSF-1的作用下转变为多核巨细胞,而肿瘤的生长需要肿瘤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共同参与。

传统治疗方法及局限性

腱鞘巨细胞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但对于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由于其在关节内广泛分布,常侵犯关节内的多种结构,如软骨、骨、韧带、关节囊等,手术切除时可能需要切除受累的滑膜、半月板、关节囊、韧带甚至部分骨头,这虽能切除肿瘤,但对关节结构造成破坏,可能导致术后关节症状加重,运动功能受限,无法完全解决患者主诉问题。此外,由于其弥漫性的特征,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易复发,复发后手术难度增大,且可能需进行关节置换,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可能面临多次关节置换,带来巨大的痛苦。

新型治疗策略

鉴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局限性,探索非手术的治疗策略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腱鞘巨细胞瘤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逐渐受到关注。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是关键靶点,通过抑制CSF-1R的活性,可阻断CSF-1与CSF-1R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已有相关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以HMPL-653为例,其Ⅰ期临床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该药物通过抑制CSF-1R的活性,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在Ⅰ期研究中,最长随访时间已达72周,显示出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在疗效评估方面,由于关节内肿瘤形状不规则,传统的RECIST(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采用了TVS(Tumor Volume Shrinkage,肿瘤体积缩小)评估技术,更准确地反映肿瘤体积变化。在Ⅰ期研究中,该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在RECIST评估中达到60%,在TVS评估中达到68%~70%,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在药物剂量选择上,经过多种剂量的探索,最终确定每周两次、每次10毫克的给药方案,相比其他需要每日服用的CSF-1R靶向药物,该药物的给药频率更低,患者依从性更高,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该药物的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能为腱鞘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医悦汇:近年来CSCO在推动罕见肿瘤诊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你认为未来在罕见病的价值上应如何进一步强化MDT模式。

牛晓辉教授:罕见病在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尽管这类疾病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占1%左右,但其包含近100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极为罕见。因此,对于罕见病,我们需要形成共同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要求每位医生都投入精力去治疗罕见病是不现实的,因为医生们还需要应对大量的常见病。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实现中心化,即集中资源和专业力量。其次,要实现专业化,建立专业的医疗团队。

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复杂性。其病理诊断亚型、发病部位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些病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而不同部位的病变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此外,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放疗,甚至是与化疗或手术联合应用。由此可见,罕见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但很难固定某一学科来承担全部责任。

因此,我们强调中心化的重要性。在大中城市,应建立相对专业的团队和中心,集中专业人才。然而,在中等城市,要实现各学科都有相同水平的专业人员是困难的。所以,我们希望在中等城市,能够以城市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罕见病多学科团队(MDT)。这样,我们或许能够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Tags: 2025 CSCO | 牛晓辉教授:靶向治疗如何重塑腱鞘巨细胞瘤的未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