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超 44 万人追踪实锤!散步时快一点,癌症风险直降 45%,肺癌受益最明显

来源 2025-09-30 12:14:12 医疗资讯

傍晚的城市公园总不乏散步的人群:有人揣着手机慢悠悠晃荡,累了就坐在长椅上歇会儿;有人踩着轻快的节奏疾走,手臂自然摆动,额头渐渐冒出薄汗。这两种稀松平常的走路方式,背后竟藏着与癌症风险相关的健康秘密。近期,《Journal of Cachexia,Sarcopenia and Muscle》期刊发表了一项覆盖超44万人的国际研究,研究者追踪了英国和香港两地人群多年后发现:快步行走的人,比慢走者患癌风险显著更低,尤其是肺癌;更关键的是,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走了多少步,单是“速度”本身就很重要。

图片

为什么要关注“步行速度”?先看癌症防控的严峻现实

提起癌症,很多人会想到“遗传”“吸烟”“环境污染”这些危险因素,却很少把“走路快慢”和它联系起来。但先看看这组数据: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近2000万,每6秒就有1人因癌症去世,总死亡人数高达970万。面对这样的公共卫生挑战,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低成本、易坚持”的预防方法——而步行,无疑是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选择。

早在之前的研究中,“走路有益抗癌”已被证实:每天走1万步能降低多种癌症风险,但这些研究大多盯着“走了多少步”,却忽略了“走得有多快”。直到近年,研究者才发现:步行速度不仅是衡量身体机能的“晴雨表”,可能还藏着更深的健康密码。

你或许不知道,步行速度是一个“全能健康指标”:它需要肌肉、骨骼、心脏、肺部和神经系统协同工作——肌肉有力才能迈得快,心肺功能好才能供能,神经协调才能走得稳。比如,走路慢的人往往肌肉量更少(医学上叫“肌肉减少症”),而肌肉不仅是“运动器官”,还是“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抗炎物质、调节代谢;一旦肌肉减少,身体容易陷入慢性炎症状态,而炎症正是癌症的“温床”之一。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研究者会好奇:步行速度会不会和癌症风险有关?毕竟,从“肌肉功能”到“炎症水平”,再到“癌症发生”,这中间似乎藏着一条清晰的链条。

超44万人的追踪:快步行走到底能降多少癌风险?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者整合了两大权威队列的数据——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和香港骨质疏松症研究(HKOS),前者覆盖43.1万名欧美成年人,后者纳入1311名中国成年人,这样既能看西方人群,也能验证亚洲人的情况,结果更有普适性。

1.怎么测“步行速度”?两种方法都靠谱

  • 英国队列(自我报告) :参与者按日常情况选“慢”“平均”“快”——“慢”是每小时<3英里(约1.34米/秒,大概是“逛超市的速度”),“平均”是3-4英里/小时(1.34-1.79米/秒,正常散步速度),“快”是>4英里/小时(>1.79米/秒,大概是“赶公交的速度”)。
  • 香港队列(客观测量) :研究者用“6米步行测试”——让参与者按舒服的速度走6米,计时后算速度,再按亚洲标准分成两组:<1.0米/秒(低体能,大概是“拄拐或老人缓慢移步”)和≥1.0米/秒(正常速度)。

之后,研究者通过电子健康记录追踪他们的癌症发病情况:英国队列追了10.9年,香港队列追了6.9年,确保数据足够可靠。

2.关键发现:快步行走的人,癌风险显著更低

经过多年追踪,结果很明确:无论在哪个人群,走路快的人患癌风险都更低。

  • 英国队列中,10.9年里有11.7%的人确诊癌症,但快步行走者比慢走者患“任何癌症”的风险低13%(专业上用HR=0.87表示,95% CI 0.84-0.90,简单说就是“快走好过慢走”的概率超过95%);
  • 香港队列更明显:6.9年里5.0%的人患癌,走路速度≥1.0米/秒的人,比<1.0米/秒的人患癌风险低45%(HR=0.55,95% CI 0.31-0.98)——相当于风险直接减半。

更有意思的是“剂量反应”:在香港队列中,步行速度低于1.0米/秒时,速度越慢,癌风险越高;但一旦超过1.0米/秒,风险就不再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不用追求“冲刺式”快走,只要达到“正常偏快”的速度(1.0米/秒以上),就能获得大部分保护作用。

3.对特定癌症的影响:肺癌最受益,前列腺癌有小插曲

细分到具体癌症,研究者发现了更细致的规律:

肺癌:快步行走者风险几乎减半

英国队列中,快步行走者患肺癌的风险比慢走者低53%(HR=0.47,95% CI 0.42-0.53)。这可能和心肺功能有关:快走能锻炼心肺,提升肺部通气效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肺部的堆积;尤其对有吸烟史的人,这种保护作用更明显——毕竟吸烟者本身是肺癌高风险人群,快走相当于“额外加了一道防线”。

图片

步速与癌症发病率

前列腺癌:看似风险略增,实则是“筛查偏差”

一个意外发现是:英国队列中快步行走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略高(HR=1.11,95% CI 1.02-1.21),但经过多重检验校正后,这个关联就不显著了。研究者解释,这不是“快走导致前列腺癌”,而是“快走的人更关注健康”——年轻、爱运动的男性,更愿意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能更早发现早期前列腺癌,导致“检出率高”,而非“发病率真的高”。比如亚组分析显示,这种关联只在<65岁的年轻人中存在,65岁以上人群就没有,也印证了“筛查偏差”的猜想。

至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研究没发现步行速度和它们有显著关联——这不是说快走对这些癌症没用,可能是这些癌症的发病机制更复杂,需要结合饮食、激素等其他因素综合干预。

为什么快步行走能抗癌?炎症和血脂是关键“中介”

光知道“快走有用”还不够,研究者更想弄明白“为什么有用”。他们分析了英国队列中参与者的血液指标,发现了两个关键“中介因素”——炎症水平和血脂状况,正是它们在“快走”和“抗癌”之间搭起了桥梁。

1.炎症少一点,癌症远一点

身体的慢性炎症就像“隐形火焰”,会不断损伤细胞,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最终可能诱发癌症。研究发现,快步行走能降低两种关键炎症指标:

  • C反应蛋白(CRP):快走者的CRP水平更低,它能解释6.4%的“快走抗癌”效应;
  • 白细胞计数:快走者的白细胞数量更稳定(不是越多越好,慢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异常升高),它能解释11.4%的效应——这是所有中介因素里贡献最大的。

简单说,快走通过抑制慢性炎症,减少了癌症的“土壤”。

2.血脂好一点,代谢稳一点

高血脂不仅伤血管,还可能影响细胞代谢,为癌症创造条件。研究显示,快步行走能改善血脂:

  • 总胆固醇:解释9.3%的抗癌效应;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解释8.3%的抗癌效应。

当这四个因素(CRP、白细胞、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加起来,能解释25.9%的“快走抗癌”效应——也就是说,快走带来的抗癌益处,有四分之一是通过改善炎症和血脂实现的。剩下的四分之三,可能还和肌肉分泌的“肌因子”、免疫功能提升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哪些人最该试试快步行走?这些亚组获益更明显

研究还做了亚组分析,发现不同人群从快走中获得的益处不同,以下几类人尤其值得关注:

  • 男性:英国队列中,男性快走降低癌风险的效果比女性更显著,可能是因为男性本身肌肉量下降更快,快走对肌肉功能的保护作用更突出;
  • 体重正常的人(BMI<25) :超重或肥胖人群的炎症和代谢问题更复杂,快走的“额外获益”相对有限,而体重正常者能更直接地从快走中改善炎症和血脂;
  • 有吸烟史的人:对肺癌的保护作用只在有吸烟史的人群中存在,说明快走能帮助“修复”吸烟带来的肺部损伤;
  • 老年人(≥65岁,香港队列) :香港队列中,65岁以上老人快走降低癌风险的效果更明显——老年人肌肉流失快,快走能延缓肌肉减少,进而减少炎症,可谓“一举两得”。

给普通人的建议:这样快走,既安全又有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我也想试试快步行走,该怎么做?”其实不用太复杂,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1、速度:达到“1.0米/秒”即可

不用追求“跑起来”,1.0米/秒大概是“每小时走3.6公里”,感觉是“稍微有点喘,但能正常说话”——比如平时散步10分钟走800米,加快到10分钟走1000米,就是合适的速度。

2、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

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就属于这类),可以分成5天,每天30分钟,更容易坚持。

3、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受伤

平时习惯慢走的人,别突然冲刺:先每天增加5分钟快走,适应后再提高速度;有膝关节问题的人,可以先咨询医生,选择平坦的路面,穿软底鞋,减少关节压力。

4、核心:把“快步行走”融入日常

不用特意去公园:上班提前两站下车,快走回家;买东西时多走几步,少乘电梯——把快走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比“集中高强度运动”更易坚持,效果也更持久。

研究的小局限:不用神化“快走”,但值得尝试

当然,这项研究也有不足:比如英国队列的参与者大多是健康人群,癌症发病率比普通人群低,结果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本身有基础病的人”;香港队列样本量较小,针对结直肠癌、胃癌等特定癌症的分析数据不足。而且,这是“观察性研究”,只能说明“快走和低癌风险有关联”,不能直接证明“快走能直接预防癌症”——毕竟,爱快走的人可能本身更关注健康,比如饮食更均衡、不吸烟,这些因素也会降低癌风险。

但即便如此,这项研究的意义依然重大:它为癌症预防提供了一个“低成本、易操作”的方向。比起“吃昂贵的保健品”“做复杂的运动”,快步行走几乎没有门槛,只要愿意迈出脚步,就能为健康加分。

一步一速,都是健康的信号

回到开头的公园场景:那些快步走的人,或许不知道自己正在用最简单的方式保护身体。癌症防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事,它藏在每一个日常选择里——多吃一口蔬菜,少抽一根烟,或者,散步时稍微加快一点速度。

下次出门散步,不妨试试调整节奏:感受脚步轻快起来的感觉,感受呼吸微微加快的状态。这不仅是在锻炼肌肉,更是在为身体搭建一道“抗炎、稳代谢”的防线,悄悄降低癌症风险。毕竟,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每一步开始的。

参考文献

Mak JKL, Tan KCB, Jylhävä J, Hägg S, Cheung CL. Walking Speed and Risk of Cancer i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5 Jun;16(3):e13792. doi: 10.1002/jcsm.13792. PMID: 40275681; PMCID: PMC12022227.

Tags: 超 44 万人追踪实锤!散步时快一点,癌症风险直降 45%,肺癌受益最明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