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UR ARCH OTO-RHINO-L:耳鼻喉科医生诊断颅内压升高的挑战

来源 2025-09-15 12:14:08 医疗资讯

在临床实践中,耳鼻喉科医生常常遇到患者主诉面部疼痛、压迫感或耳部胀满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被归因于慢性鼻窦炎(CRS)或偏头痛。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症状实际上可能源于颅内压升高(eICP),尤其是当患者对常规鼻窦炎或偏头痛治疗反应不佳时。颅内压升高,特别是特发性颅内高压(IIH),其症状与慢性鼻窦炎和偏头痛存在显著重叠,这给准确诊断带来了巨大挑战。患者可能表现出面部压迫感、耳胀、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在缺乏典型视乳头水肿的情况下,极易被误诊为鼻源性疾病或原发性头痛。

本文采用叙述性综述的方法,系统梳理和综合了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旨在探讨慢性鼻窦炎、面部疼痛、偏头痛与颅内压升高之间的鉴别诊断。研究团队检索了自1994年至2024年4月期间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中经过同行评审的相关文献,使用的关键词包括“特发性颅内高压”、“假性脑瘤”、“颅内压升高”、“偏头痛”、“鼻窦性头痛”、“慢性鼻窦炎”以及“类淋巴系统”。通过整合多篇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本文详细分析了eICP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策略,尤其聚焦于那些症状不典型、缺乏视乳头水肿的病例,试图为耳鼻喉科和神经科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视角和管理建议。

在研究结果方面,文章指出,颅内压升高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头痛和面部症状,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当颅内压增高时,硬脑膜窦充血,牵拉并刺激富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三叉神经纤维,导致疼痛信号释放,这一过程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高度相似。此外,类淋巴系统在脑脊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清除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功能障碍可能与偏头痛慢性化和eICP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类淋巴系统活动在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增强,可能与神经血管反应性改变有关,同时该系统的异常还涉及CGRP的清除障碍,进而影响偏头痛的病理过程。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eICP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当患者缺乏典型视乳头水肿时。文章强调了三种关键影像学表现可作为eICP的诊断线索,包括空蝶鞍综合征、视神经鞘直径(ONSD)增宽以及硬脑膜窦狭窄。空蝶鞍表现为垂体腺体积缩小,填充脑脊液,其在IIH患者中的特异性高达95.3%,且在治疗有效后可部分逆转。视神经鞘直径增宽(通常大于5毫米)与颅内压水平呈正相关,并在腰椎穿刺降压后显著减小,可作为非侵入性监测指标。硬脑膜窦狭窄,尤其是双侧狭窄超过50%,几乎是IIH的特异性表现,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这些影像学特征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图:概述了与颅内压升高相关的几种疾病的主要区别,重点关注IIH

文章通过三个具体病例进一步阐明了eICP的临床多样性和诊断复杂性。病例一是一名54岁女性,长期被误诊为咽鼓管功能障碍和慢性鼻窦炎,最终MRI发现右侧横窦狭窄和部分空蝶鞍,经乙酰唑胺治疗、纠正贫血和减重后症状完全缓解。病例二是一名40岁女性,长期按鼻窦炎治疗无效,影像学发现空蝶鞍和颅底骨质缺损,提示慢性颅内压升高,使用托吡酯后症状改善。病例三是一名72岁男性,以视力模糊和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显示空蝶鞍、视神经鞘增宽和静脉窦血栓,最终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获得显著缓解。这些病例共同表明,eICP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类型的患者,且症状多变,易与常见耳鼻喉科和神经系统疾病混淆。

在治疗管理方面,文章提倡采取多学科协作的方法,兼顾症状控制和病因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如减重、压力管理和饮食调整是基础措施,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药物方面,偏头痛对症治疗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曲普坦类、Gepants)和预防性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乙酰唑胺、抗惊厥药)均可用于缓解头痛症状。对于药物难治性或重症患者,手术干预如脑室腹腔分流术或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可能是必要的。此外,识别并处理贫血、结节病、慢性肾病等潜在全身性疾病,以及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也是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病例1的MRV结果显示右侧横窦局灶性狭窄,静脉测压显示跨狭窄段压力梯度为12mmHg

综上所述,颅内压升高作为一种潜在但常被忽视的病因,其症状与慢性鼻窦炎和偏头痛高度重叠,容易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耳鼻喉科医生在面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面部疼痛、耳部症状或头痛患者时,应高度警惕eICP的可能性,并通过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和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提高对eICP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改善患者预后。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类淋巴系统在eICP和偏头痛中的作用,以及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原始出处:

Klausner, M.S., Gianoli, G.J., Johnson, P., & Mamikoğlu, B. (2025). The challenge of diagno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elevations as an otolaryngologist.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282*, 4399–4406. https://doi.org/10.1007/s00405-025-09333-9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EUR ARCH OTO-RHINO-L:耳鼻喉科医生诊断颅内压升高的挑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