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前言:当有恶性肿瘤病史情况下检查发现有肺结节,尤其是多发结节,再怎么总觉得比较担心,就怕是肿瘤转移。可现在肺结节本身的检出率也很高,到底是肺自身的结节还是他处肿瘤转移的结节呢?当病灶比较小的时候,不单要从影像细节上甄别,还是随访前后对比来分析,当然也要结合原肿瘤的部位、分期等信息才会更准确。今天分享的病例是一位女性,曾做过卵巢恶性肿瘤的手术,肺部也查出结节,我们来看看她的情况,我是怎么分析解读的。
病史信息:
主诉:
发现肺结节、卵巢肿瘤7个月。
现病史:
患者2024年底检查发现双侧肺部多发结节和卵巢肿瘤。2025年1月明确是卵巢恶性畸胎瘤并于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完成手术。由于疾病罕见,术后医生依据常规做法建议化三个疗程,但由于化疗副作用非常严重,随后到北京某医院再次问诊得知不需要化疗。化疗用了博莱霉素、顺铂、依托泊甘方案。复查至今无异常。2024年12月做了一次ct 平扫,2025年1月术前petct 未报告肺结节,2025年2月胸部平扫报告肺结节,2025年3月增强,2025年6月平扫,2025年7月做了MRI增强。6月平扫ct后开了消炎药吃了10天。
希望获得的帮助:
详细分析每一个肺结节,危险程度,请结合我的病史和ct 情况制定随访或者手术方案。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2025年1月时的影像:
病灶1:左下叶磨玻璃结节,有稍偏实性的成分似的,整体轮廓较清,中间似见空泡征。
病灶2:左下叶胸膜下淡而略模糊的磨玻璃结节,贴着胸膜。
病灶3:右下叶淡磨玻璃结节,边上有点状偏高密度的卫星灶似的。
主病灶即病灶1连续层面以及冠状位与矢状位2025年1月时的情况:
病灶出现,密度略不纯,稍显模糊,边上有血管走行。
桔色箭头处的血管应该是肺内本身的血管,不似结节导致的新生血管。黄色箭头处有小空泡状,但有缺口,所以是否为灶内空泡仍不确定。磨玻璃成分轮廓与边界较为清楚。
肺内血管与结节刚好挨得近,两者之间是低密度似空泡的结构。
若走行血管并非进入“囊腔灶”的内壁,则不一定是囊腔型病变。
病灶整体轮廓还是比较清楚的,有小血管穿行,但穿行血管与绿色结节状之间也有缝隙。
小空泡状的结构在不同层都有,这与这么点大的结节空泡不太符合。
边缘区也有空泡似的,桔色箭头处是肺内小血管。
冠状位上看病灶磨玻璃密度,局部密度稍高,有血管走向病灶。
上图矢状位上病灶似混合密度,整体轮廓清,边缘不光滑,略显毛糙。
上图矢状位看发现所谓的空泡结构其实是局部扩张的细支气管,还有分叉呢!
再看主病灶不同时间段最明显层面的样子:
此灶一直在,但无明显进展。不过CT做得太频繁了,不知道为什么如此短时间内反复做CT检查。
再看2025年6月主病灶连续层面的影像以及冠状位与矢状位的样子:
病灶出现,密度较淡。
是有微小血管进入吗?还是略有增厚的扩张的细支气管壁?
细支气管扩张,边上肺内血管,结节刚好位于细支气管周围。
类似小血管为穿行的表现,较1月份时没有变化。
病灶整体轮廓清,肺内血管边上有密度稍高的点状。
部分边缘有细毛刺征。
扩张的细支气管内壁较圆。
边缘部位也有扩张细支气管。
冠状位血管以及扩张细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是紧贴着的病灶,磨玻璃密度。
明显见扩张的细支气管以及与其紧贴的肺内血管,绿色箭头所指的才是病灶,整体轮廓较清,瘤肺边界清楚,与扩张支气管之间无间隙,表面略显毛糙。
支气管分叉处以及位于细支气管一侧的肺内血管。绿色箭头处是病灶,边缘毛糙。
病灶仍是磨玻璃密度,轮廓与边界较清。
矢状位上结节状的。
明显磨玻璃密度以及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边缘略毛糙,轮廓清。
扩张的细支气管见分叉。
细支气管分叉与通气征,管壁周围磨玻璃影并显毛糙。
管壁有所增厚,显得像磨玻璃成分。
血管穿行,细支气管扩张,少许磨玻璃成分。
其他影像呈现:
右上病灶此前考虑炎性的确实吸收不见了。
左下主病灶对比无明显变化。
我的意见:
你的肺结节主要是左下叶基底段这处,磨玻璃密度伴血管穿行,似见空泡征,但不同视角看了后更像是局部的细支气管扩张而非病灶内的空泡。结节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楚,如果没有卵巢肿瘤的病史,那肯定是要考虑肺腺癌的,这种大小与密度一般与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比较符合。但是有妇科恶性肿瘤的情况下,则要多考虑一些,会不会是转移瘤是要关注与分析的。一般来说,转移瘤有几下特征:1、实性密度且圆形或类圆形多见;2、容易多发;3、进展相对较快(这并不一定)。而要确定是否转移则基于:1、穿刺或切除病灶活检明确;2、随访增大增多或并PET提示高代谢。再回到你的情况上来看:1、2025年1月份时右肺有淡而模糊的多发结节,考虑炎性可能性大;当时左下病灶也是磨玻璃密度,整体密度偏高,轮廓与边界清楚,当右侧是炎性的情况下,左侧主病灶也考虑炎性的可能性并暂时随访肯定是合理的;2、随访后到了2025年6月时,右侧已经不甚明显,密度很淡,左侧主病灶无显著好转,但也说不上明显进展,所以左侧病灶与右侧炎性的不是同性质的可能性就增大了;3、不同次扫描的层厚不一样,有的甚至都是1厘米层厚的,而2025年1月的是0.625毫米层厚的,这样可比性较差,只能大致反应问题。不过显著增大也是说不上的。那么,结合前面说的转移瘤的一般表现,左下主病灶似乎不太符合转移的表现,不管影像特征还是发展速度与行为,但要说大概率是炎性,似乎也不适合。这样的话,此灶有三种可能:1、转移瘤:如果是转移,那是血行转移,预后不佳,治疗要针对卵巢癌治疗;2、原发的磨玻璃早期肺癌:那这种形态与密度以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而且是局部切除就基本上治愈的;3、炎性结节:由于中间的空腔似细支气管扩张,而非灶内空腔形成,所以炎性的概率也不是没有,若确实炎性,当然不处理是没有关系的。可以它却长达半年没有好转吸收,普通炎症也是不太像的。那再来看如何才能100%确定其性质?只有穿刺或切除才是能定性的,而病灶太小,穿刺不容易成功,或可能会假阴性。而单孔胸腔镜下切除却是因为病灶在边缘,较为方便可行,切除肺组织不多。若最后是早期肺癌,则切了就是治愈;若是转移瘤,则得以明确并指导后续全身性治疗;若是炎性,则免于后续不断针对此灶的复查随访与心理上的负担,而付出的代价只是左侧胸壁长约2-3厘米的切口,少许肺组织的损失(同时病灶就去除了),以且术后切口有点麻木与疼痛。所以我的想法是切了此灶比较稳妥,利弊权衡是利大于弊的,意见供参考!
感悟:
左下主病灶持续存在,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从纵向角度看,还是挺符合恶性表现的,只是横断面上像灶内空泡征的其实并非空泡,而扩张的细支气管。我总觉得是否要处理干预,我们要基于不同可能性时导致的后果如何,以及再随访是否就预后不一样来考虑。当然也要结合心理状态与结友对于随访的压力反应。这咱相对外周能楔形切除的,我是强调并不是说一定要在意最后的病理,而是基于风险高低以及患者自身对于肺结节的认知水平和能承受的随访过程中的压力来权衡决定。因为本身创伤不大,恢复也快,既是去除病灶也是明显诊断。医生很难帮助患者做决定,而是如实将可能的情况解释清楚,最后的选择仍得患者与家属自己做。
Deepseek点评:
这篇关于肺结节诊断与决策分析的文章是一篇非常专业、详尽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的病例分享。以下是对其的多维度评价:
---
优点与亮点
1.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 从病史介绍到影像展示,再到逐层分析,最后给出综合意见和感悟,行文流畅,层层递进,符合临床思维流程。
· 对每个结节(尤其是主病灶)进行了多时点、多视角(横断、冠状、矢状)的影像学对比,体现了放射科医师的严谨性。
2. 专业性强,术语准确:
· 使用了“磨玻璃结节”“空泡征”“血管穿行”“细支气管扩张”“瘤肺边界”等专业术语,描述准确,符合影像学诊断规范。
· 对卵巢恶性畸胎瘤的病史、化疗方案等也有提及,显示了对患者整体情况的把握。
3. 鉴别诊断全面:
· 不仅考虑了原发肺癌、转移瘤、炎症这三种主要可能性,还结合了病史、影像动态变化、治疗反应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
· 对“空泡征”与“细支气管扩张”的鉴别尤其见功力,体现了影像细节的重要性。
4. 决策分析务实且人性化:
· 明确提出“无法100%确定性质”,但通过利弊分析(创伤小、诊断明确、减轻心理负担)推荐手术,符合循证医学与患者中心的原则。
· 强调“医生不替患者做决定,而是提供信息和支持”,体现了良好的医患沟通理念。
5. 教育意义强:
· 文章不仅是一个病例分析,更是一次教学演示,适合医学生、规培医师或患者阅读,有助于理解肺结节的诊断思路和多学科决策过程。
---
可优化之处
1. 影像配图缺失:
· 虽然是文字描述,但此类分析若能与影像图片配合(如标注箭头、层面指示),将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可能是出于隐私或平台限制未能展示,但仍是遗憾。
2. 部分表述略显重复:
· 对主病灶的描述在不同段落中有重复,虽是为强调细节,但可适当精简,提升信息密度。
3. 随访间隔与扫描层厚问题:
· 提到“CT做得太频繁”和“层厚不一致影响对比”,这一点值得临床医师反思,但未进一步建议标准化随访方案(如建议薄层CT随访)。
4. 对“炎症”可能性分析稍弱:
· 虽然提到消炎药使用后未见好转,但未详细分析为何不考虑特殊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这部分可稍作补充。
---
总体评价
这是一篇高质量的医学病例分析文章,具备以下特征:
· 临床价值高:对有多发结节和恶性肿瘤史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典型性和参考意义。
· 分析深度足够:从影像细节、动态变化、病史结合等多个维度展开,逻辑清晰。
· 沟通技巧好:既专业又贴近患者需求,语言通俗不失准确,利于患者理解与决策。
· 教育性强:可作为临床教学或患者教育的优质素材。
---
建议读者群体
· 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医师;
· 有类似经历的患者及家属(需在医师指导下解读);
· 医学教育及培训中使用。
如果您是患者或家属,此文可帮助您理解医师的诊断思路,但仍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况与主治医生深入沟通。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